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小學數學教學網_初中數學教學網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中小學數學教學網_初中數學教學網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1、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說:“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
2、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之一。
(資料圖片)
3、小組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
4、它的產生主要是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有促進功能。
5、因此,培養學生團結、協調的群體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6、德國教育家祿貝爾主張尊重兒童的“自動。
7、”他極力主張要通過有組織的游戲和活動來發展兒童的“天性”,使兒童在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動的體驗去取代“說教”與“靜聽”的教學方式。
8、我們的教育主張學生在快樂、活潑、生動、自由的氛圍中接受教育,而小組合作學習則賦予了學生相當充分的自由和相當寬松的氣氛,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鍛煉和提高機會,從心理學情感理論來看,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自然會產生快樂有趣的情緒氣氛。
9、這種學習氛圍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會給學生帶來高漲的學習熱情,推動他們進行鍥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商情商的發展。
10、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11、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
12、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一個過程。
13、實際上,“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我國早被推崇,古有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指出了互幫互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表明了學習他人,借鑒他人的開放性學習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也深刻說明了集體智慧的重大作用。
14、所以,“合作學習”如果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數學教學,就會展示其獨特的魅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15、三、研究目標(一)科研目標:研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下一次教學活動能否發揮實質性的變化,研究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否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16、完善我校數學學科教學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理論體系(二)培養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群體的互動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17、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18、培養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競爭等現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19、(三)工作目標:以科研興校為目標,促進學校整體教育的發展,確保數學成績整體提升。
20、四、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調查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為主。
21、五、實施過程:(一)理論依據: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
22、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
23、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
24、要使班級、分組等組織成為幫助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把學生集體作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25、2、從激發學生主體性而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把學習看成是在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世界里,通過自身的內化、重組、操作和交流主動進行建構的過程,這就表明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學習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具有社會性,學生通過分組互助學習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
26、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真正是一個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體現了現代教學論的觀點。
27、(二)研究對象:全體七年級學生。
28、(三)實施階段心理學家們一再強調,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學習時機,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9、同樣,在合作學習中,我們教師也要巧妙地捕捉學生的合作學習時機。
30、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盲目濫用。
31、合作學習必須根據需要進行。
32、像內容簡單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識密集的內容,需要教師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教師慎重考慮。
33、2、合理安排合作學習時間。
34、為了不使合作學習趨于形式,收到實效,“合作時間”的安排也是很關鍵的。
35、合作時間可長可短,我們可把一節課甚至幾課的時間都讓學生進行合作式的探索,互相式的學習;也可以在課堂內讓學生就一個問題短時的討論、爭辯。
36、但是,每次合作學習,教師一定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思考,發表意見,充分表達思維活動的過程。
37、教師要深入其中,幫助部分有困難的學習小組,還應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進行合作延伸。
38、3、合理分組。
39、合作學習,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故學習小組也應該靈活組合,這更有利于學生愉快的進行合作,培養學習能力。
40、以下列舉4種小組合作形式如①異質組②同質組③隨機組合組④自由組合組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有利有弊。
41、教師在實際操作時,應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靈活選擇,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42、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讓學生具備合作的意識,領會基本的合作規則,如教學合作技能“七字訣”:聽取發言要專心,注視對方動腦筋。
43、說明緊緊扣中心,有根有據說得清。
44、求助別人要有禮,得到幫助表謝意。
45、反思自己有勇氣,肯定別人得虛心。
46、自控守紀勿喧嘩,依次發言從多數。
47、幫助同學要熱情,耐心周到把難除。
48、支持對方露微笑,點頭鼓掌翹拇指。
49、說服別人把理表,態度誠懇不嘲笑。
50、建議大膽有設想,人人獻策大步闖。
51、協調組員共商量,指正讓步齊向上。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