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趵突泉邊 濟南趵突泉邊的李清照故居大明湖趵突泉旁(濟南趵突泉李清照故居)
穿過走廊,
(資料圖片)
恍惚似乎已經過去了幾千年,
來到李清照身邊,
聽她輕輕唱著“知其然,知其然,宜青宜肥宜紅宜瘦”。
李清照故居趵突泉旁
文章
作者/陳瑜菁
濟水以南的濟南,北宋詞人李清照的出生地。“大明湖,趵突泉,故居垂柳深”。當我們踏進李清照紀念館,歷史記憶中的李清照緩緩向我們走來。
整個紀念館占地400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個院落。從故居西院進入,“易安舊居”入口處矗立著一尊李清照的漢白玉雕像——潔白無瑕,姿態優雅,發盤端莊典雅,眉頭微蹙,定睛遠眺,仿佛在尋找回憶,又在尋找思考,就像在回憶中一樣優雅脫俗。緩過神來,沿著小路走進庭院,庭院里有一種江南園林的味道。優雅的建筑風格,簡約的絡,蜿蜒的游廊,錯落的亭臺樓閣。石板小道兩旁種著零星花木,青楊垂柳隨風飄動。堆積的石頭構成的落基山脈隱藏在植被中,瀑布點綴其間,發出活潑的聲音。假山上方有一個四角方亭——丹岳亭,游客經常在此休憩。院子的這一邊只是一片山林。
這種感覺,沿著回廊走到東院,就能到達“景芝殿”。這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萊州時為李清照所寫的名字,意為“無為而治,不擾民”。大廳里陳列著李清照不同時期生活的四組蠟像,分別是《父母之囑》、《詩情畫意》、《志趣相投》、《江南行云流水》,大致展現了李清照傳奇而曲折的一生。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十六七歲成名。后來她嫁給了趙明誠,志趣相投,相親相愛,幸福美滿。但是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金兵入侵后,趙明誠因病去世,李清照過著孤獨悲慘的晚年生活。”事情不代表一切,眼淚先流。\".
但是,李清照絕不能被誤認為是只會唱凄清詞的弱女子。三面荷花柳環繞的濟南,是一座有山有湖的半城,滋養著李清照細膩的柔情,孕育著她的豪邁與堅毅。她寫下了“生為奇人,死亦為鬼雄”的愛國之詞,寫下了“九萬李鳳鵬做得對,風止住,彭州吹走三山”的豪言壯語,敢于以“故散于中,直到死為薄而陰周”來諷刺。這樣的陽剛之氣里沒有一絲軟弱和溫順!
“景芝堂”的南面是“書院堂”。“唐叔虞”的牌匾是郭沫若的《墨寶》。牌匾下有一副對聯:上聯“大明湖,趵突泉,垂柳深處故居”,下聯“書語集中,石頭記有已故大師遺風”,下聯將李清照與南唐已故大師李煜相提并論。古往今來,李清照是唯一能與男性比肩的女詩人。李清照的生平和豐功偉績,從圖、文、書、像、畫等不同方面在廳中展示。中間的李清照全身像,和“易安舊居”入口處的像一樣,是仿照著名雕塑家王昭山先生的作品。雕塑背后是郭沫若題寫的一首詩——一代詩人有舊居,卻遺憾漂泊半生。今天冷清,講未來的故事是一本書,里面寫了李清照的悲傷和偉大。
走出“唐叔虞”,西邊的樹蔭下有一個亭子和一個門廊。亭子是“西亭”,取自李清照的那句“永遠記住西亭的夕陽”,朱利安也是李清照的那句“閆亮的語言永遠在,玫瑰風細,窗簾香”;玄是“疊翠軒”,是“印青萬代全明書宇;一步居士易安”。東面是李清照的詩碑廊,長約50米,碑文50篇,都是李清照與書法家啟功、歐陽鐘石、魏啟后的詩詞歌賦。廊壁嵌有觀賞空木窗臺,廊旁空種有李清照喜歡的芭蕉和海棠。突然下起了雨,雨水灑在巨大的綠色香蕉葉上,潛入海棠嬌嫩的紅色花瓣中。走過回廊,恍惚間,我仿佛穿越了幾千年,來到李清照的身邊,聽她輕輕地唱著“知其然,知其然,宜青宜肥,宜紅宜瘦”。
“一代詩人,講一代人”,走出李清照紀念館,眼前的水是“舒玉泉”。泉水汩汩流淌,一些孩子開心地笑啊笑。望著春水的碧波,仿佛看到了一個千百年后少女靈動微笑的倒影。那春天,行云流水,詩情畫意,才華橫溢。
泉水潺潺,青楊拂柳,趵突泉,易安故居在垂柳深處......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