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郵件曝光,據福布斯中文網報道稱,近日,IEEE(全球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發通知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究竟是什么樣的郵件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詳細情況吧!
IEEE郵件曝光
IEEE是什么?
(資料圖)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據悉,在電子、計算機領域,該組織的期刊發表的文獻占據了30%。
今日,一則IEEE內部郵件曝光:
要求“清除”華為員工。
其后,更詳細的郵件內容也被IEEE會員曝光:
郵件中稱,由于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黑名單,IEEE做出如下聲明:
“根據IEEE FAQ文檔第12項,我們不能使用華為員工作為期刊的同行評審過程的審稿人或編輯。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法律影響。
我們可以讓華為員工留在編輯委員會,只是不能處理任何文件,直到該公司從商務部黑名單中刪除。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遵守這些新規定,強烈建議您執行以下程序:如果您的編輯委員會中有華為的編輯,請首先通知他們,并向他們解釋情況。一旦您通知了這些編輯,請向所有編輯發送電子郵件,并告知他們不能再使用華為員工作為審稿人。如果目前有論文被分配給華為員工,請建議他們尋找替代者。請編輯向華為審核人員解釋情況。”
郵件中提到了FAQ文件:
12:列入名單的企業的雇員(或由其資助的個人)是否可以成為IEEE編委會的主編、提交給IEEE前的論文的同行評審、或IEEE技術小組的主席? 在 IEEE 接收論文之前,主編和同行評審人員參與最初的同行評審,而主席可以從技術小組那里獲得技術建議。
列入名單的企業資助的員工或個人可以擔任這些職位,但應將接受技術提交的角色轉交給非名單企業或個人資助的其他志愿者。由名單中企業出資的員工或個人,在提交的內容被IEEE接受或提供給開放的IEEE技術組后,可以提供輸入;但是,名單中企業的員工或者由名單中企業出資的個人,在被錄用前不得參加同行評審。
從郵件和其附件文檔中不難看出,全球最大的非營利專業技術學會IEEE已將矛頭直指華為。
IEEE與中國的合作
對于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等領域的人來說,IEEE是一個最熟悉不過的名稱。IEEE全稱“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是一個成立于1963年1月1日的國際性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總部位于美國紐約。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IEEE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擁有 430000 多名會員,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通信等領域中,IEEE 發表的技術文獻占到了全球同類文獻的約30%,每年出版140余冊專業技術期刊,提供約 700 余種學報、技術通訊、會議論文集和會刊等出版物。
近幾年來,每年入選IEEE Fellow的中國人/華人約占1/3,足見華人學者在這一領域的貢獻。
有些IEEE期刊,甚至是中國學者創辦的。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王飛躍教授,除擔任《IEEE 智能交通系統匯刊》主編、《IEEE 智能系統》主編外,還創辦了《IEEE 智能交通系統雜志》 并擔任首任主編。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曾是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創始主任),創建了IEEE刊物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IEEE TBD) 并任首屆主編。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YC中國總裁陸奇、百度總裁張亞勤、聯想集團CTO芮勇、MSRA院長洪小文等,均是IEEE Fellow。
據了解,華為也一直是IEEE的重要支持力量。華為也有多位研究人員在IEEE擔任主編、副主編等職位,比如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計算視覺首席科學家田奇,他是IEEE Fellow,曾擔任多種 IEEE 系列國際頂級期刊副主編、期刊編委及客座編輯;再如,華為美研所光網絡高級專家劉翔博士,他是美國光學學會 Fellow、美國光學快報副主編、也是IEEE 通訊雜志光學通訊系列主編。
然而現在,IEEE被曝對華為說不將意味著,華為相關的投稿、文章、會議贊助,以及分支協會職務,可能都會受到關聯影響。
這次IEEE對華為說No,對于雙方之間的合作,也必然會造成影響。
政府不僅干預企業,還干預學術圈。當學術圈也沾染上政治氣息,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于學術圈來說,這必定是一個能改變當前全球學術領域格局的消息。
華為在美提起訴訟是怎么回事 禁令是 “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
聯邦快遞是怎么回事 聯邦快遞轉運華為包裹
華為回應暫停會員是怎么回事 WIFI聯盟暫停華為會員
華為已注冊華為鴻蒙商標是怎么回事 華為鴻蒙商標注冊
ARM終止華為合作是真的嗎 終止合作有什么影響呢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