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機里那張SIM卡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很多代。
最開始是普通的SIM卡,面積很大,在功能機時代,手機都用這種卡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后來iPhone到來,蘋果覺得SIM卡太占手機內部空間了,于是推動SIM變為McroSIM卡,面積縮小了一半。但蘋果還不滿足,又推動行業,升級成NanoSIM,面積再縮小三分之一。
但大家都清楚,后來蘋果還不滿足,又推動行業推出了eSIM卡,就是手機不需要再插入一張外部的SIM卡了。手機廠商在手機中內置一塊eSIM芯片,運營商將卡號信息寫進去即可。
但這動了運營商的奶酪,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國,iPhone已經使用上了eSIM卡,但國內的手機是不支持eSIM卡的,只在部分智能手表上,可以使用eSIM。
你以為,eSIM就是SIM卡的終局了,并不是的,最近又傳出消息,eSIM卡后還有iSIM卡,而蘋果據說又是這個技術的推動者。
iSIM與eSIM卡有何區別?說起來區別也不大,iSIM甚至可以認為是eSIM的一種,但又有一些不同之處。
eSIM需要手機中還內置一顆eSIM芯片,但iSIM卡技術,是手機Soc芯片中,直接就集成了SIM卡的功能,手機廠商不需要在手機中單獨加一顆eSIM芯片了。
這樣又節省一點空間,同時結構也更簡單了,將SIM卡芯片功能集成至Soc中,成本更低,穩定性更好。
對于用戶而言,也是有好處的,除了手機可能續航更好,信號更穩定之外,運營商與手機卡之間的綁定關系打破了,可以讓用戶更方便進行網絡運營商的選擇,想換想換,想選誰就選誰。
不過,大家也都清楚,這嚴重影響到了運營商的奶酪,所以在國內,手機應用上基本上很難落地,大家也就只有羨慕的份。不過在物聯網上,可能會應用的多。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