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600
2014年,他曾發布全球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全柔性顯示屏,有巨頭想斥資20億人民幣買下該技術;2018年,他曾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開啟了“手機折疊時代”......
這個人就是劉自鴻,從2012年創辦柔宇科技后,短短3年時間就拿到C輪融資,獲得IDG資本、深創投、中信資本、基石資本、富匯創投等知名企業的青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等到2020年,年僅37歲的劉自鴻已經身家145億,創辦的柔宇科技已經估值約500億人民幣,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
可僅僅兩年時間,柔宇科技就幾近倒塌,劉自鴻更是被限制高消費,成為人們口中的“老賴”。
劉自鴻在微博上留下一句“有時候理想和情懷一文不值”后,柔宇科技的敗因也逐漸浮出水面。
其實,早在2018年,劉自鴻推出了全球的首款折疊屏手機后,柔宇科技的結局就幾乎已經注定。
對于柔宇科技來說,其實有兩條商業化道路:一種是To B,為各大手機廠商默默做一個供應商;另一種是To C,直接自己做出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折疊屏手機。
顯然,柔宇科技選擇“全都要”。
可問題是,柔宇科技一方面早就錯過了手機爆發期,另一方面彼時的“折疊屏手機”就是一個全新概念,消費者接納度也不夠。
柔宇科技憑何與那些動輒千億市值、品牌沉淀多年的手機廠商相對抗?
可這還不算。
2019年1月,小米推出了第一款小米折疊屏手機,并高調宣布這是全球第一臺雙折疊屏手機。
誰知道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半路殺出,在朋友圈直言“炒概念以混淆視聽”、“價值觀很low,不值得尊重”。緊接著,劉自鴻也緊跟其后,直言“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顯然,柔宇科技如此點名道姓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本能成為潛在客戶的小米。
最終,柔宇科技花費巨大代價做出的折疊屏手機,僅僅賣出1萬多部,還讓包括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在內的潛在客戶,成為直接的競爭對手。
一眾潛在客戶成為競爭對手,其實也不算有太大問題,畢竟各大手機廠商之間往往都是一手競爭,一手合作。
真正的核心問題在于,柔宇科技的技術路線仍存爭議。
目前,柔性屏的主流技術是以京東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拓展的多晶硅技術(LTPS),而柔宇科技則是獨創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NLT-NSSP)。
雖然根據劉自鴻的介紹,柔宇的技術要比多晶硅技術在量產能力上更為優秀。
但京東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早已在多晶硅技術上投入20多年的時間、上千億的資金。比如京東方的隨便一條生產線,就有幾百億的投資,相比之下,柔宇科技也僅僅融資百億而已。
因此,柔宇科技的技術即便真如劉自鴻所說的更優秀,但如此少的科研投資與沉淀,技術發展根本就難算成熟。
柔宇的獨立董事劉姝威就曾透露,柔宇柔性屏良品率僅為81.6%。要知道,在面板行業,一般良品率都達到了90%,甚至是95%。
更何況,正如當年的“等離子電視敗局”一樣,一項技術往往還要靠整個行業來共同推動,而根據柔宇內部人士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透露,老板(劉自鴻)就想自己把它搞起來。
不可否認,劉自鴻確實有著出色的科研水平,但可能正如《鈦媒體》報道中那樣“不懂這個行業”。
劉自鴻倒經常說,馬斯克的SpaceX也曾山窮水盡過。
未來?誰又能說清呢?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