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手機領域,蘋果是真正遵循“二八定律”的廠商,即“以20%的市場份額,拿走80%的利潤份額”。
一直以來,蘋果手機在全球的銷量大約占到20%左右,但高峰時拿走80%的利潤,后來雖然有所降低,也一直在60-80%之間。
(相關資料圖)
而安卓手機們,合計拿走了全球80%左右的市場份額,卻只能分到20%左右的利潤,可見蘋果有多牛了。
那么蘋果為何利潤這么高,一個最為直接的反應,那就是蘋果手機的BOM成本(純硬件成本),與售價相比,占比比較低。
每一代的iPhone,都有專業人士拆解分析其BOM成本,然后再與蘋果的售價相比較,多年以來,每一代iPhone的BOM成本,占售價成本,一般都在30-40%之間。
最高的一代是iPhone1,因為是第一款手機,比例達到了46%左右,但到第二代時就降至40%以內了,然后一直維護在30-40%之間,在iPhoneX時最高,為37.06%,另外都沒有超過37%。
但據專業人士推算,安卓手機硬件成本相對于iPhone,已經高了很多,與售價相比,平均下來,應該是售價的50%-60%左右。
這個平均售價,是拿所有安卓手機的平均售價,平均硬件價格等平均后得出的一個結論。
而再到國產安卓手機身上,這個比例就更高了,高達70-80%左右了,也就是說國產手機與蘋果手機相比,利潤空間就小了非常多。
事實上,對于這個結果,大家也都能理解,畢竟國產機一直講究的就是性價比,何為性價比?就是同樣的配置,我價格便宜,或者同樣的價格,我配置高。
而這個配置高,就是要靠堆硬件的,堆硬件的結果,就是硬件成本過高,然后不得壓縮利潤空間。
再加上國產機的主要銷售機型集中在中、低檔,這一塊售價相對低,而配置又不能太低,所以BOM成本占比,比高端機更高。
之前有一個數據,表示2022年蘋果以18%的市場拿走80%的利潤,然后三星再以22%左右的市場,拿走15%的利潤,而所有國產機以60%左右的市場,拿走5%的利潤。
如果從這一點出發, 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國產機最值得買?然后是三星,最后是蘋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買手機,其實看中的并不一定是硬件,而是綜合體驗,而蘋果的iOS、A系列芯片,以及保持率、售后、品質等確保iPhone雖然硬件成本不高,但體驗比國產高端旗艦機還要強,才是讓用戶買單的真正原因。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