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業迎來了一場大地震。
在業內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稱的計算機科學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證實,已經于上周離開Googl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我對我畢生所研究的東西感到后悔了。”杰弗里形容稱,AI聊天機器人所帶來的某些危險“相當恐怖”。
當人工智能開創者搖身一變,成為“AI末日預言家”,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是否已經失速?
【資料圖】
AI教父“叛逃”
辛頓是計算機科學家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深度學習領域的先驅。
2013年,杰弗里和Google結緣。他因創辦的DNNresearch公司遭收購而進入谷歌,彼時,辛頓團隊當時通過分析數百萬張照片打造出一款可區分動物、物體圖片的神經網絡系統,被視為當代AI的基礎。他曾在多個頂級機構擔任職務,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谷歌Brain團隊的研究員等等。2018年,由于對神經網路研究的貢獻,辛頓與法國計算機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約書亞·本希奧(Yoshua Bengio)共同獲得了2018年的圖靈獎。
辛頓的離職引起了外界的猜測。一些人認為他離開是因為谷歌內部的問題或不滿意的工作環境,但是辛頓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對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感到后悔,并指出聊天機器人所帶來的某些危險“相當恐怖”。
辛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對我畢生所研究的東西感到后悔了。我曾經試圖讓計算機能夠理解世界,并通過學習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我現在意識到,我們需要更好地掌握這些技術,并且需要更加謹慎地使用它們。人工智能系統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尤其是隨著微軟已經通過聊天機器人增強了Bing搜索引擎,并挑戰谷歌的核心業務,科技巨頭陷入了一場可能無法停止的競爭。”
人工智能引發算法狂歡
即使距離最早發布已經過去近六個月,但ChatGPT所引發的話題熱度仍然持續居高不下。
隨著2022年底ChatGPT的火爆,人工智能的發展登上了新的臺階。不論是海外市場的ChatGPT、Bard、TruthGPT,還是國內的阿里通義千問、飛書My AI、知乎知海圖 AI、京東言犀都冒出了頭,科技互聯網行業一時之間,好不熱鬧。在各類型AI工具層出不窮的背后,用戶和互聯網也被人工智能的能力所折服。從翻譯、學術問答、代碼糾錯、日常對話,到新聞采編、詩詞編寫甚至是劇本改編,人工智能在完成各類型任務背后所展現的語言邏輯和思維的縝密性讓不少人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的潛力。
但人工智能的車輪飛速向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憂慮。
今年3月,馬斯克聯合上千名技術領袖和研究人員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呼吁暫停GPT模型新系統的開發,并認為AI技術將給“社會和人類帶來深遠的風險”。無獨有偶,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也在一次公開采訪中談論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并表示:“社會尚未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做好準備。”他還警告稱,人工智能的后果將影響“每家公司的每一種產品”。
3月14日,OpenAI在官網發布了推出GPT-4的公告。相比上一代版本,GPT-4的AI能力再度提升,在官方演示視頻中,GPT-4幾乎只花了1-2秒的時間,即可識別手繪網站圖片,并根據要求實時生成了網頁代碼制作出了幾乎與手繪版一樣的網站。本周,三星表示將暫時限制員工通過公司電腦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三星在一個月前曾發現其內部敏感數據意外被泄露給ChatGPT,此外還指出ChatGPT等AI工具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用戶很難“檢索和刪除”外部服務器上的數據,而這些被傳輸到AI工具上的數據可能會泄露給其他用戶。
杰弗里·辛頓也提到,他目前最擔心的是,互聯網將充斥著虛假照片、視頻和文字,普通人將“無法再知道什么是真的”。此外,AI技術最終會顛覆就業市場——事實上,就在他從谷歌離開時,IBM宣布將在未來通過AI取代7800個左右的崗位。“它省去了繁重的工作,但它帶走的可能不止這些。”辛頓稱。
AI發展需要有序環境
可以預見的是,禁用或暫停ChatGPT以解決安全問題的做法,三星并不會是唯一一家。
今年2月,JP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富國銀行等華爾街巨頭陸續表示將禁止或限制使用ChatGPT。全球第二大存儲芯片巨頭韓國SK海力士稱“除必要時刻外”,幾乎禁止公司內部網使用ChatGPT。日本軟銀集團此前向全體員工通報了禁止在ChatGPT中輸入機密信息等注意事項,該集團還計劃制定了哪些業務或用途可以使用交互式AI的規則。
ChatGPT等AI模型已經引起了多國對人工智能的集體反思。從最初在全球引發驚艷和狂歡,到如今其安全性引發業界廣泛擔憂。人工智能開始面臨公共安全、隱私侵權、數字鴻溝、倫理失范等挑戰和現實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技術不作惡”的底線。
例如,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近期發起一項針對人工智能的治理框架,并聘請了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進行咨詢。該計劃將側重于建立人工智能系統的透明度,并要求獨立專家在公開發布之前測試人工智能技術,并要求披露參與技術開發的人員、地點和方式。
可見,盡管人工智能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當行業的發展速度與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無法匹配,相應的風險自然會被不斷放大。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有序的產業環境。
正如杰弗里·辛頓此前提到的:“如果AI系統被允許不僅可以生成自己的計算機代碼,而且實際上可以自己運行該代碼,這就會變得非常可怕。”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