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鏡虛擬體驗空間站發射的全過程,航天員艙外漫游等炫酷場景,2分鐘就能給眼底拍張“快照”并生成篩查報告……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現場,中關村科學城展區的互動體驗頗有趣味,吸引不少觀眾打卡。
便攜式眼底相機
(資料圖片)
此次展覽,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組織昆侖芯、華控清交、世冠金洋、中聯超清、星測未來、志道生物、百康芯等42家創新企業集中亮相,展示人工智能、醫藥健康、集成電路、空天產業、智能制造等8大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產品,以及技術產品的應用場景、應用領域等,彰顯出企業蓬勃的創新力。
來到集成電路板塊,一面芯片墻如同超大的電路板,集中展示出通信芯片、計算及處理器、存儲器、導航芯片、顯示芯片、傳感器等各個領域的11家代表性企業的32款核心技術芯片。其中,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帶來已推出兩代通用AI計算處理器產品,目前這兩代云端通用AI芯片已實現量產并已達到數萬片規模部署、業界領先。
另一款WTM2101芯片,芯片大小僅有手指甲蓋的約十分之一,是整面墻上體積最小的。據工作人員介紹,該芯片去年量產并推向市場,是國際上首顆存內計算SoC芯片,擁有高算力存內計算核,相對于NPU等計算平臺,AI算力提高10至200倍。
空天產業板塊向觀眾展示出從衛星研制、地面站與終端設備,到衛星測控和運營、“通導遙”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產業圖景。星測未來是一家由一群清華大學博士創辦的創新企業,公司業務是給衛星裝上智能化大腦,讓衛星具備壓縮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比如衛星可以自動刪除被云遮擋的照片,回傳數據的減少,其傳輸時間也就相應減少。
星測未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展品
以光學遙感衛星為例,現場工作人員段思遠說,通過自研的端到端AI壓縮算法和硬件加速能力,在保證相同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比傳統算法高一倍的壓縮比,使衛星數據在有限的傳輸帶寬下實現“畝產翻倍”。目前,星測未來已有12顆載荷成功在軌經驗,且各自按計劃完成科學探測、AI壓縮及在軌AI目標識別等。
位于智能制造區板塊的北京世冠金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展出其自主研發的國產工業軟件GCAir,可提供空間站發射全過程仿真交互場景VR視景體驗。作為航空航天自主工具鏈,GCAir可按照航天飛行器物理狀態,構建出精確同步的“數字衛星”為代表的數字孿生體,建立數字伴飛系統,為飛行器研發和在軌運行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眼底一張照,慢病早知道?!柄椡萍脊ぷ魅藛T江啟陽介紹,現場展出的Airdoc便攜式眼底相機,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開發出人工智能視網膜健康風險評估系統。用戶手機掃碼填寫資料,喚醒機器,再將眼睛貼近,2分鐘就能快速為雙眼眼底拍照,并生成篩查報告。跟傳統臺式的眼底相機相比,這臺便攜式眼底相機無需操作人員,就能自動完成視網膜影像采集,而且充電寶供電就能使用,可便捷應用于不同醫療健康場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杰
流程編輯:U016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