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眼鏡”,終于來了。
在6月6日凌晨的“蘋果春晚”——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搭載M2芯片的15英寸版MacBook air、搭載M2 Max或M2 Ultra芯片的MAC studio以及全新操作系統iOS 17等等,一切都在這次的“One more thing”面前黯然失色。
截取自蘋果官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繼2015年發布智能手表以來,蘋果終于在萬眾期待之下再一次捧出了一款全新產品,首款頭戴設備Apple Vision Pro迅速讓科技圈炸了鍋。
不過當看到3499美元、合約25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時,不少本來樂呵呵沖浪的網友們笑容僵在了臉上:還是看看梗圖吧,買就算了。
蘋果的頭顯設備為什么剛出場就把價格頂到這兒?這款產品到底代表了蘋果“又一次”的“江郎才盡”,還是由AR/VR接入的元宇宙大夢又一次能做了?
要不是蘋果,誰敢賣2萬5?
整個2022年,關于蘋果頭顯產品的消息就在持續流出。
到如今見了真容,Apple Vision Pro確實一如此前的爆料,整體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笨的護目鏡。
蘋果官網截圖
而與之前大家更熟悉的VR設備相比,Vision Pro是一款MR(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產品,也就是說,你不是只能在現實世界里疊加一個各種App的畫面,也不是完全沉浸在虛擬空間中,而是這兩種體驗都有。
真實世界可親可愛,庫克也是這么想的。他早就公開表示過,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比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更有價值,AR才是更值得花大力氣的地方。
所以,被命名為EyeSight的功能應運而生。只要有人走入你的視線內,Vision Pro就會讓你看到對方,對方也會看到你的眼睛顯露在屏幕上。
等人走開,你又可以回到沉浸模式中去,感受Micro OLED顯示屏帶來的逼真感,據說是單眼4K的顯示效果。聽到的聲音也一樣是經過智能測算的,與周圍的環境毫不違和。
在實際操作上,相比此前的VR/AR設備,Vision Pro徹底拋棄了煩人的手柄,用戶只需要用眼睛、手和語音就能控制。
截取自蘋果官網
為了防止設備跟不上人,Vision Pro享受了專屬的雙芯片配置,除了一塊蘋果電腦同款M2芯片,蘋果還特意開發了一塊R1芯片,用來高速處理和傳輸攝像頭、傳感器、麥克風數據等。
Vision Pro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visionOS,這是蘋果的第六個操作系統。玩游戲、看電影,用手就能把屏幕拉滿視野;看一眼,就能把你的Mac畫面升級成大屏幕,繼續閱讀、辦公。
庫克顯然是很看重這個“護目鏡”的,在他的表述里,Mac開啟了個人計算時代,iPhone開啟了移動計算時代,而Vision Pro將帶領大家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如果實物和展示沒有太大出入,那么目前確實只有蘋果才能提供這樣的性能、功能和沉浸感,“空間計算”的概念也足夠吸引眼球。但目前,沒人能夠說清楚這款“革命性”的產品到底能否配得起2萬5的價格。
“幸虧是蘋果,不然只在發布會現場放視頻,我都要懷疑是不是真的能量產上市。”長期關注XR行業(Extended Reality,涵蓋AR、VR、MR等多種技術和體驗)的投資人吳曉(化名)半開玩笑地表示。
不過產業評論人張書樂認為,就目前的公開信息看,Vision Pro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桌面體驗,在移動性暫時不強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種對臺式電腦鍵鼠混合輸入和有限觸屏體驗的全面顛覆。
在他看來,相比iPhone,Vision Pro更像是一款對于Mac有顛覆意義的產品。這也是Vision Pro敢于在價格上和Mac同步,遠超其他同類產品以及iPhone系列的關鍵所在。
不過,繼承了Apple Watch的“光榮傳統”,Vision Pro在續航方面還是比較勉強。
大概率是基于對頭戴設備輕便性的考慮,Vision Pro沒有內置電池,需要連接一塊可使用2小時左右的電池,自帶“充電寶”。這也引得網友吐槽說,潛水鏡帶根線很正常,畢竟潛水也要背個氧氣瓶。
現在就說未來,為時尚早
VR/AR當然不是什么新概念。Statista數據顯示,經歷了行業低谷期后,2020年以來的全球VR/AR市場保持較高增長。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VR技術已經進入硬件和內容的全面推進時期,Meta旗下的Quest,字節跳動旗下的Pico都是核心玩家的代表產品;AR則尚待技術突破,C端消費者市場遠不成熟。
賽道暗流涌動,決定性的變革卻始終還未發生。大半個行業的人都在等待蘋果這個潛在大玩家,期待下一個“iPhone時刻”的到來。
特別是今年,IDC最新數據顯示,伴隨著宏觀經濟狀況的下行,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AR和VR頭顯出貨量同比下降54.4%,其中VR頭顯占比為96.2%。
從收購德國初創企業Metaio、組建AR/VR項目團隊以來,被寄予厚望的蘋果就這么擠了八年的“牙膏”,頭顯設備發布時間一再“跳票”。
面對蘋果如今交出的成績單,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公開表示,盡管蘋果展示了空間計算的愿景以及AR/MR設備的設計創新,但并沒有展示出日常生活中有使用Vision Pro的必要性。
關于這一點,蘋果用戶、資深網絡工程師王博表示了認同。Vision Pro帶來的未來感讓他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從價格到體驗,都不像之前的蘋果產品讓他能有“閉眼入”的勇氣,“目前看還是買后愛奇藝,看不太清生產力。”
何況2萬5的高價之外,發售時間還在半年以后。還有消息稱,受產能限制,Apple Vision Pro今年最多也只能生產20萬臺。
發布會后當天,蘋果公司股價收跌0.76%,不少人猜測這是資本市場不看好Vision Pro的表現。但對比發布會前的漲幅和蘋果的歷史股價,當前蘋果股價仍處在歷史最高區間內。
基本可以理解成是,外界褒貶不一,股價紋絲不動。
張書樂指出,任何顛覆式創新和迭代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作為一個“桌面”,Vision Pro的體驗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也缺少應用、流媒體、游戲等足夠多的內容支持。
而放眼整個VR/AR市場,內容稀缺是暫時未能解決的普遍問題。加上很多產品本身不便移動,只適合健身、游戲等低頻應有場景,也忽略了商業場景的結合與突破,導致了產品的玩具化、極客化,無法實現消費普及。
“如果能夠向著輕量化、小型化方向演進,成為真正意義上工具、娛樂等多場景適配的下一代桌面,Vision Pro的革命性價值才能凸顯出來”,張書樂補充道。
蘋果的這次“昂貴”入場,或許未來會被視作一次新的“iPhone時刻”,但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路還長得很。
科技產業咨詢機構Canalys移動業務副總裁Nicole Peng告訴有意思報告,以蘋果的一貫風格,此次頭戴設備的正式推出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如何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在元宇宙領域的應用,才能在未來實現科技領域內的又一次變革。
和很多業內人士不同,或許是這幾年來期望過高,吳曉看到Vision Pro產品視頻時并不覺得特別驚艷,但他很確定地說,“果粉”消化掉20萬臺設備輕而易舉,至于以后,“蘋果有自己的本事。”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余源
值班編輯:屈博洋
「點擊即刻擁有我兔手機殼」
▼
有意思報告視頻
說好的“榴蓮自由”,還有戲嗎?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