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寒冬論”,全新創新周期下智能手機迎新機遇
智能手機行業從未像現在這般糾結。
一方面,伴隨著出貨量下滑,外界似乎并未看到市場底部,而寒意已經從手機廠商傳遞到產業鏈上下游,乃至整個消費電子行業。另一方面,伴隨著AI、5G+等底層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智能手機的未來似乎又有無限可能。
(相關資料圖)
榮耀CEO趙明顯然屬于樂觀者,他甚至斷言,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創新周期即將到來。“全新創新周期將會帶領行業跨越當前的經濟周期。”這是他在今年上海MWC期間不斷強調的觀點。
智能手機的未來將會如何演進?是繼續沉寂還是迎來爆發?
手機的下一個創新周期即將開始?
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迷已經無需多言。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13%,跌至約2.7億部,為2014年以來最低的單季度出貨量。其中,中國市場出貨量為6760萬部,同比減少11%。
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似乎已經形成趨勢,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剛剛經歷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據IDC統計,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以下市場大盤。
出貨量下滑的背后,是用戶變長的換機周期。平安證券的研報顯示,用戶換機周期已經拉長至43個月。
換機周期拉長、出貨量下滑,智能手機市場遭遇的寒冬也表現在蘋果的財報中。蘋果2023財年第二財季業績顯示,截至2023年4月1日,蘋果營收為948.36億美元,同比下降2.51%;凈利潤為241.60億美元,同比下降3.40%。連續兩個季度營收、利潤下降,這是蘋果10年來第三次發生這樣的情況。
智能手機遭遇的寒冬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創新乏力。
“廠商應該反問自己,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驅動力究竟是什么?現有產品是否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榮耀CEO趙明認為,電子消費品固然受到經濟周期影響,但是與此同時,創新周期的影響更為重要,它甚至可以帶領產業走出經濟周期的影響。
初代iPhone發布后不久,金融危機到來,但這并不妨礙其引領智能手機行業,乃至電子消費品行業進入強勢周期。但是如今,人們贊嘆的iPhone 14靈動島設計,其實早已在多款安卓機型上實現。智能手機創新遭遇瓶頸,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趙明反而對于智能手機創新的前景感到樂觀,甚至認為已經來到下一次創新爆發的前夜,核心原因便是眾多資源和技術正在智能手機領域積聚。“我們可以跳出手機產業,或者從宏觀大的技術創新的領域來思考今天智能手機的發展。”
回顧過去的手機發展史,其實就是不斷的打破邊界的過程。今天的智能手機融合了電話、相機、錢包、甚至身份證、餐館排隊系統等多種功能。“智能手機是計算平臺、顯示平臺、通訊平臺、AI平臺等集合的產物,每次多集成一個平臺,就是一次打破邊界的過程。”與外界的感知相悖,趙明認為屬于智能手機的下一個“iPhone 時刻”即將到來,正是因為一系列底層技術的發展給了智能手機再次打破邊界的機會。
下一代智能手機什么樣?
在眾多這樣的底層技術中,最引人矚目的恐怕就是AI。
2016年年底,榮耀推出第一代Magic產品,定位為“首部AI手機”,這被趙明視為榮耀“先知先覺”在AI領域投入的證明,完成從0到1的積累。
“而去年大模型的出現讓整個團隊眼前一亮。”趙明回憶說,2016年年底,榮耀便將AI定義為可進化的智慧生命體,而大模型的出現賦予“進化”全新內涵,將解鎖10到無窮大的階段。AI從未距離榮耀當初的定義如此之近,這也是他將大模型稱為“迄今為止看到的對于AI的最佳詮釋”的原因。
作為一家智能手機廠商,榮耀自然不會參與網絡側大模型競爭,而是思考大模型的出現將如何改變智能手機。
趙明將時下各家廠商爭先推出的大模型定義為“網絡側大模型”,“它們在學習人類知識庫,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個人隱私與人類知識庫之間存在邊界,這就給‘手機端側大模型’與智能手機結合帶來機遇,它可以更懂手機用戶。如今智能手機已經變為每個人厚厚的電子檔案,但是用戶想要搜尋過往拍攝的一張照片可能很難,智能手機需要更好地響應用戶需求。”
“手機端側大模型可以讓手機更好地理解、學習關于用戶的知識,比如我每天幾點睡覺,喜歡吃什么等等,這些知識網絡側大模型無法獲取,或出于隱私原因不便獲取。”趙明解釋說,其與此前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平臺級AI是傳承與發展的關系,平臺級的AI已經在理解、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比如按照不同優先級執行任務,讓用戶使用App時更加流暢。而平臺級AI已經具備的一些底層能力,如低功耗AI算力,也將在未來的手機端側大模型中復用。“未來會將網絡側大模型通過壓縮或端云結合的方式引入端側,目前榮耀已經在與一些合作伙伴展開合作。”
“充分可交互”,這是消費者未來對于智能手機的核心期待之一,大模型的出現正在加速其實現的可能,而另外一個期待則是“極致便攜”。
在今年上海MWC Keynote演講環節,趙明展示了從1G到5G時代手機屏幕大小的變化,手機的屏幕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用戶對手機便攜性的要求有增無減。在眾多用戶的設想中,未來的手機可能薄如蟬翼,甚至可以附著于手臂之上。這無疑要求廠商在更大、更清晰的屏幕與便攜性之間取得平衡。
“未來的智能手機是計算平臺、顯示平臺、通訊平臺、AI平臺、攝影平臺等的綜合平臺,客觀來講不能有明顯短板,但是又不能把每塊木板無限延伸,需要找到最完美的平衡,或者說在各種不完美當中選擇最完美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就是在考驗手機廠商的取舍和權衡,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體驗。”趙明說。
押注折疊屏
Vision Pro是今年消費電子領域無法繞開的話題,但它仍不是趙明眼中那個“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公司內部關于Vision Pro的討論非常多,它的出現讓VR/AR領域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趙明坦言,榮耀內部也存在進入頭戴式產品的呼聲,但他關心的問題是,究竟什么樣的體驗能夠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能否形成商業閉環,而非僅僅是一個玩具。
Vision Pro被外界寄予厚望,甚至被視為智能手機之后又一個人機交互入口。“談論取代智能手機為時尚早,Vision Pro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使用,可能并不適用于戶外、辦公室等場景,可能B端市場的前景更為廣闊,距離一款便攜的C端產品仍然有距離。”趙明認為,下一代智能終端產品,需要追求更好的顯示效果,但仍需與便攜性取得平衡。一如折疊屏手機推出之初,重量超過300克。“重量、續航等制約了當時的折疊屏手機,因此被視為‘科技嘗鮮’。”
盡管趙明自言十幾年前便看好VR/AR賽道,但何時進入這一賽道是對包括榮耀在內的消費電子企業的考驗,“進入太早可能成為先烈,進入過晚可能失去早期紅利與構建核心能力的機會”。相比之下,折疊屏是榮耀當下押注的賽道,這被他視為未來兩三年內智能手機“可見的未來”,也是在高端機領域挑戰蘋果地位的利器,“當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出現時,就是打破競爭格局最好的機會,折疊屏手機就是這樣新的產品形態。”
在去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全年出貨量近330萬臺,同比增長118%,增速高于預期。雖然認為未來兩三年內折疊屏手機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但是趙明承認,傳統的設計理念和邏輯難以帶來理想的體驗,需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重新定義折疊屏手機。
在今年上海MWC期間,趙明多次提及7月12日即將發布的榮耀折疊屏新品將會帶來“革命性體驗”。盡管“革命性體驗”的具體內容尚不得而知,但是從趙明的言談中不難猜到,這款折疊屏手機在輕薄與續航方面擁有更好的體驗,而如此“革命性體驗”源自一塊塊技術“拼圖”的積累。
比如無論手機的未來如何演進,通信能力始終是移動終端的基石,在5G發展已經達到拐點的今天,如何隨時隨地帶來暢快連接是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榮耀通過自研射頻增強芯片,芯算融合,蜂窩網絡、wifi、藍牙等多管齊下,全面優化了5G弱網環境,如地庫、商場、電梯、地鐵等場景的通信體驗。 未來還將推出針對極限環境的衛星通信。未來的通信方案一定是一個短距通訊、移動通訊乃至衛星通訊系統的全面的融合。
再如折疊屏手機重量、續航等體驗的改善很大程度取決于電池技術。2023年初,榮耀實現了硅碳負極電池技術首次在手機上的大規模商用,跨過了5000mAh的容量瓶頸,從而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手機續航時間。
而當手機屏幕變得更大的同時,也在變得更清晰,背后是手機屏幕一直在追求更高分辨率,從2K到4K,反倒是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給眼部健康帶來的問題。“一些數據觸目驚心,71%的初中生、80%的高中生都有近視問題。這已經變為一個社會性問題,因此一定要有解決方案,并且要有適應各種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趙明表示,榮耀的技術就是要解決如何讓我們使用屏幕,像看大自然一樣,而像我們盯著屏幕的時候,它的屏幕能夠調節你的睫狀肌,類似于幫助你更好的進行眼部按摩。
無論是青海湖電池,還是高頻PWM零風險調光的護眼屏,這些都是榮耀積累的一塊塊技術拼圖,用以迎接智能手機的下一次技術爆發。“我們不僅僅是做今年明年的產品,我們要關注未來兩三年之后的需求,持續提升技術的儲備和投資。”趙明說。
無論是AI大模型的出現,還是通信網絡的持續發展,技術的演進給手機行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行業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卷,但卷意味著大家都在尋找突破之路。現在到了千帆競渡的階段,創新突破方向有很多。” 榮耀呼吁全行業和產業鏈一起努力,實現突破式創新,帶給消費者革命性的體驗。
“千帆競渡,告別蘋果一家獨大。只有先有挑戰者,才有挑戰成功者。”趙明認為,開啟行業新周期的過程,也是挑戰行業既有格局的過程。“當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品類、新的形態出現的時候,是打破競爭格局最好的方式。”7月12日,榮耀將嘗試以折疊屏Magic V2給出自己的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陳惟杉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