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微博話題#我國僅30%的產婦使用無痛分娩#登上熱搜第一位,而當天也是世界鎮痛日。截止發稿前,該話題已有超過100家媒體參與和轉發,13個品牌共同聯動,總閱讀量超到到3.9億,評論互動達2.6萬條。
共有超過7萬人參與投票,81%的人支持使用無痛分娩。許多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生育感受:“不打無痛時就是酷刑,不是人類應該承受的痛”、“整個生娃過程最感動的一句話就是麻醉醫生對我說的,‘你不必忍耐疼痛’“。
這條熱搜其實源于母嬰品牌Babycare與醫師報、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發起了的“母愛無需疼痛來證明”公益行動,目的是積極為孕產媽媽發聲,通過科普、資助等方式支持無痛分娩普及。期間成立的“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還發起了國內首個針對無痛分娩的公益資助項目。項目倡議海報轉發量達到7000多次,與活動同步進行的專家科普直播觀看人數超過63萬。
(相關資料圖)
(圖為Babycare聯合醫師報、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發起的公益行動)
這場關于“無痛分娩”的大討論,既引來了醫療行業權威專家、麻醉科醫生、婦產科醫生等專業人士積極科普,又喚起了明星辣媽、母嬰KOL、寶媽們等群體講述親身經歷,將部分被忽視的生育疼痛問題擺到了大眾眼前。
被關注的無痛分娩,背后是生育疼痛的社會母題
社交媒體上大眾對于無痛分娩的看法還是較為割裂。持贊成態度的網友大喊“真香”,認為“無痛分娩是醫學的進步,是產婦之光”“無痛分娩上的幾千塊,是這輩子最值得花的錢”;但仍有一批網友持反對態度,認為“打麻藥會降低寶寶的智力,讓孩子變傻”“產婦腰上打了針,以后會腰痛”;甚至存在部分人群認為生孩子就應該要疼,這樣才能表達母愛,否則就不是好媽媽。
一個現況是,傳統生育觀念的落后以及對無痛分娩的誤解和偏見,讓很多產婦寧愿接受剖腹產也不愿意嘗試無痛。而國內權威專家在科普直播中表示,分娩鎮痛已是一項成熟的技術,產痛不僅會給分娩的女性帶來身心傷害,而且會給嬰兒帶來健康風險。
(圖為無痛分娩科普直播名醫觀點)
而微博上蕩起的波瀾,是無痛分娩作為話題被關注的一次集中表現。不論是從族群延續的生理特征出發,抑或社會運轉的文明需要延展,生育都是人類作為文明群體無法割裂的母題。幾年前,記載20個家庭生育情況的紀錄片《生門》一度成為現象級話題,截至目前網絡累計播放量達2個多億,始終位于紀錄片熱度榜排名前三。
(圖為記錄片《生門》的截圖)
不可否認,生育疼痛不可回避。持續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疼痛指數僅在燒傷之下……“生孩子有多疼”的百度搜索詞條,早已突破了1億的顯示限制。
相關數據顯示,有98%的人恐懼生育疼痛。而在生育疼痛問題頻繁被關注、搜索的背后,是準媽媽群體日益增長的生育焦慮。監管層面,生育疼痛問題同樣在被重視,在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下,2018年以來,全國先后有900多家醫院設立了分娩鎮痛試點基地,有力促進了分娩鎮痛工作的普及推廣。在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出要擴大分娩鎮痛試點、提升分娩鎮痛水平。
顯然,生育疼痛已經不僅是個人層面的難題,而上升到了社會群體的問題??朔弁?,成為解決生育問題的真實起點,完成人類文明對于生育認知的再進步。
大眾的生育認知盲區,需要被重新認識的“疼”
作為倡議活動發起方,母嬰品牌Babycare為什么會關注“無痛分娩”這個與自己的業務關系不大的話題呢?起因還是品牌在用戶群中偶然發起的一次生育話題互動,打開了寶媽們對于分娩過程的集體回憶,將近620名寶媽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其中大多是長達數百字的“控訴”與“感恩”——控訴生育之疼,感恩無痛福音。
共性問題的浮現,激起了Babycare作為母嬰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希望能與新一代父母一起,為生育疼痛發聲。那么社會大眾對無痛分娩到底了解多少呢?跟據Babycare與醫師報社以及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聯合發起的調研顯示:目前仍有超過1/3的人不了解或僅聽說過無痛分娩;有超兩成的人擔心無痛分娩影響胎兒,另有超兩成的人擔心影響產婦健康。
(圖為醫師報、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Babycare關于無痛分娩調研數據)
事實上,國內啟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已經開展了4年,900多家試點醫院整體鎮痛率達53%,成績斐然。就國家衛健委分娩鎮痛試點專家工作組組長米衛東透露,截至目前,在綜合性醫院的試點基地,分娩鎮痛的比例已經達到40%以上,而在婦幼??漆t院,分娩鎮痛的比例已經達到85%以上。但對比國際發達國家80%-90%的普及率,我國分娩鎮痛30%的平均普及率仍存在不小差距。
(圖為米衛東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現場圖)
影響無痛分娩普及率的因素,一方面是大眾對于這一技術的認知盲區,另一方面則是經濟上的負擔。調研報告數據中,22%的受訪者建議“將相關費用納入醫保,減輕生育負擔”,且對無痛分娩存在顧慮的因素中“自費價格貴”占比9%。
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著手嘗試。如浙江在今年5月就印發《關于助力“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將分娩鎮痛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而在浙江之外,江西、上海、貴州等多地已經先后將無痛分娩納入醫保。
13家品牌共倡“母愛無需疼痛來證明”,Babycare發起國內首個無痛分娩資助項目
從調研數據來看,社會整體對無痛分娩的了解依舊匱乏,甚至于存在被曲解的現象。醫師報社執行社長、執行總編輯張艷萍對此表示,對無痛分娩的陌生和誤解,不應該成為女性承受疼痛的理由。
(圖為醫師報社執行社長、執行總編輯張艷萍觀點)
為此,Babycare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試圖以倡議、科普、資助等組合拳方式推動無痛分娩進一步切實在社會普及。一方面,在世界鎮痛日當天,Babycare發起“母愛無需疼痛來證明”倡議,聯手珀萊雅、蘇泊爾、屈臣氏、絲塔芙、阿道夫、水星家紡、樂町、美贊臣、飛鶴、愛慕、珍愛濕巾、簡愛酸奶、酷騎等13家品牌方,發揮各自品牌勢能共同為女性生育疼痛發聲。
另一方面,聯合醫師報、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共同發起了“2022世界鎮痛日:無痛分娩公益行動”邀請包括國家麻醉專業質控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主任委員黃宇光、國家衛健委分娩鎮痛試點專家工作組組長米衛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第三任會長姚尚龍在內的5位國內知名專家以直播形式進行科普,在醫TV、新浪新聞、知乎及光明網等平臺同步直播,為63萬網友深入介紹了關于無痛分娩的真相。
在發聲同時,Babycare成立“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并推出國內首個無痛分娩資助項目,以實際行動支持更多媽媽選擇無痛分娩。
(圖為眾多專家為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揭幕)
憑借著真實落地的行動,Babycare也贏得了眾多共鳴和點贊。事實上,這并不是Babycare的第一次公益嘗試。據悉,2021年母親節,Babycare就曾發起“愛的2平方”公益倡議,站在職場媽媽群體角度,呼吁社會各界與Babycare共同助力更多母嬰室建設,打造“愛的2平方”。截至今年9月,Babycare已在全國各地共建超100家母嬰室,為眾多媽媽提供一個私密、靜謐且設施完善的母嬰空間。
(圖為Babycare打造的“愛的2平方”移動育嬰室)
“商業的底色是人文?!贝饲癇abycare首席品牌官Iris在某次大會上的發言主題,或許是其這一場看似與業務毫無關聯“跨界”公益的背景注腳。身處消費代際更替、消費決策變化的背景下,Babycare認為,商業價值之外,品牌需要承擔、踐行更多的社會價值,才能讓企業與用戶形成雙向奔赴的深度情感鏈接。
這一過程中,注定Babycare需要拋棄最大公約數消費群體的傳統追求,轉身對錨定的目標客群更加貼近、更加深入。這解釋了Babycare的品牌態度,為何一以貫之地站在新一代年輕父母身邊,與其共同發聲。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