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Wikipedia
導讀
“阿爾茨海默病通常發生于老年人,19歲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發現,顛覆了我們對該病發病年齡的認識,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病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賈建平在《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年輕患者具有更快的疾病進展,其認知功能和其他神經系統功能比年老患者下降更快。”
近日,賈建平團隊在知名期刊《阿爾茲海默雜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發表論文,稱發現一名19歲男孩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癥。
這篇論文一出,如石子投湖在網上激起千層浪。“年輕人多忘事”的現象越來越多,“青年癡呆”話題進入社會討論的熱潮之中。
齊珂帆 | 撰文
19歲,本是學習知識、揮灑青春的好時光,然而對于那些年輕的阿爾茲海默癥(AD綜合癥)患者來說卻不然。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賈建平就發現了一位19歲少年患AD綜合癥的患者。
這么早患病,研究者表示病因不明,“患者未檢測出任何已知致病基因,無明確陽性家族史,提示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可能存在其他潛在的致病機制及未知的遺傳因素。”
該病例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也將是科學家研究AD綜合癥新的突破口。
01
未老先衰:19歲少年腦海中的“橡皮擦”
大家是否看過一部名叫《我腦海中的橡皮擦》的韓劇?
里面的女主角秀真是一名只有二十幾歲的都市白領,在與戀人結婚后,她的記憶力開始逐漸衰退,時常忘記做飯也時常忘記回家的路。最后,秀真完全失去了記憶,無數次忘記身邊的愛人,又重復愛上這同一個人,腦海中仿佛有一塊橡皮擦,讓她不斷地忘記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
說到這里大家或許都猜到了,這個女主角腦海中的“橡皮擦”就是阿爾茲海默癥。
據CDC官方的定義,阿爾茲海默癥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患者會出現記憶障礙、思維情感障礙、語言及行為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患上此病的人,腦海中就像有了一塊橡皮擦,會一點點擦掉所有的記憶、能力和習慣。
其實,比之影視作品,現實的情況更加令人揪心。
圖片源自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賈建平團隊論文中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比影片中的秀真還要年輕——他只有19歲。論文的另一個作者賈龍飛對此表示震驚,一度不敢相信檢查結果。
賈建平團隊在論文里寫道,該患者在就診兩年前就已經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一年以前開始出現明顯的短期記憶喪失,如不記得前一天發生的事情,忘記自己東西放哪兒了……同時,他在閱讀和反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困難。
后來,患者的情況惡化到了不知道自己是否吃過東西的情況。可見,這個患者在維持日常生活方面都已變得困難,更不用談高中沉重的學業了。
現在,患者已經因無力完成學業從高中退學。然而,在發病之前,他的學習水平還處于班級的中上游。前后情形的落差令人惋惜。
為了確保診斷的可靠性,賈建平及其團隊為患者進行了廣泛的神經心理學量表測試、常規檢查、影像學分析以及腦脊液分析等重要檢查項目。檢查結果顯示患者整體記憶能力低于同年齡組的82%,腦部存在輕度萎縮,腦脊液部分數據異常。
圖片顯示患者腦部存在輕度萎縮,源自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最終,在排除了唐氏綜合癥、額顳葉癡呆(FTD)、終身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后,醫生團隊診斷該患者患有阿爾茲海默癥。
這是迄今報道的符合阿爾茲海默癥診斷標準并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的最年輕的病例。不過他的發病原因仍舊未知。
02
“青年癡呆”,AD是否年輕化了?
19歲少年身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訊息,在學界和社會層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方面,它有助于臨床醫師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機制,從而對此進行有效防治。
另一方面,這條新聞也實實在在地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使得公眾不再只擔心“老年癡呆”,而是將目光也轉移到了“青年”身上。甚至,從某些意義來看,“青年癡呆”比“老年癡呆”面臨的壓力和打擊更加沉重。
二十歲的青年人,正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社會的未來。無疑,“青年癡呆”問題如同一把懸在人們心頭的刀,引起大家的重重焦慮。
“19歲都有可能癡呆,那我豈不是也很危險?”
“我年紀輕輕的也老忘事,是不是要癡呆了?”
“如果我癡呆了,我的父母怎么辦?而我還未開始的人生又該如何收場?”
事實上,我們無需過分擔心。有醫生在網絡上回答“年輕人經常忘事什么原因”時,表示神經衰弱、心理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
在老年群體中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越來越多是不爭的事實。但并沒有年輕化的趨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馬春潮接受科技日報采訪稱,這例年輕患者只是個例,大家不用緊張,“阿爾茨海默病沒有年輕化,大多數老年起病,但是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到來,患病人數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03
我國老齡化加重,AD重擔抗在肩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而身患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數量也陡然增長。一個老齡化社會正在向我們走來,隨之而來的各項問題也漸漸迫近,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022年3月11日,普通精神病學(General Psychiatry)平臺發布了《中國阿爾茲海默癥2022報告》,文中顯示我國的AD患者及其它癡呆病患者人數已超一千萬,約占全球數量的25.5%。數字之龐大,令人瞠目。
圖片源自General Psychiatry
而在死亡率方面,也同樣不容樂觀。早在2019年,阿爾茲海默癥就已經一躍成為致使我國人群死亡的第五大疾病。
另外,《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僅有10%左右的患者是通過體檢或者篩查發現異常前去就醫。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都等到出現較多癥狀后才去醫院看病。
而在看病的這部分人群中,首次就診就得以確診的比率只有36.79%,這意味著又有一大批人與及時治療擦肩而過,病情快速惡化的風險又進一步加大。
由此可見,公眾對于阿爾茲海默癥的正確認識還有待提升,面對阿爾茲海默癥,我們要認識到:只有“知彼知己,早防早治”才能有底氣與它們較量。
參考資料
1.A 19-Year-Old Adolescent with Probable Alzheimer’s Disease|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 ?震驚 | 只有19歲,他就患上了“老年癡呆”……|澎湃新聞
3. 《中國阿爾茲海默癥2022報告》|General Psychiatry
4.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2》|長寧疾控
5. 陳曉春教授:2022年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年終盤點
6. What is Alzheimer"s Disease? | CDC
青科沙龍 | 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程洪成:酸性微環境對T細胞功能分化的調控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