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丹頂鶴在我國的數量不到2000只,在全球的數量也只有不到4000只。近日,一只即將孵卵的丹頂鶴佩戴的衛星追蹤設備信號突然消失了,它可能遭遇了什么?北京林業大學鶴類研究團隊隨即趕赴信號消失地尋找。
近日(4月7日),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團隊在例行鳥類監測數據網絡巡查時發現,一只編號為“A41”,起名叫“使者”的丹頂鶴,其佩戴的衛星追蹤設備信號已不再更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放大到這個程度之后就能看得出來,你看這么多的分布點聚集在一起,已經有兩三周不動了。這說明一個問題,跟蹤器已經不活動了。
衛星跟蹤器信號停止反應,各種推測的可能性,對于科研團隊和保護部門,都不算一個好消息。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一個(可能)是個體死亡,還有一種就是說它有可能跟蹤器和被跟蹤的鳥分離了,當然我們但愿是后面這一種。
專家介紹,“使者”丹頂鶴之所以牽動人心,除了因為它是一只受到重點保護、還即將孕育后代的珍稀鳥類,更因為它以及它的伴侶“藍環神仙”丹頂鶴,都是身世特別、具有重要科研意義的個體。其中,“使者”是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助的丹頂鶴個體,而“藍環神仙”則是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飼養的丹頂鶴個體。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一個籠養(人工飼養)的個體,再加上一個救助的個體,它們結成了伴侶,同時又增加了丹頂鶴的后代的數量,這個在保護上的意義就大了。這只丹頂鶴(“使者”)今年已經是生命周期當中的第二次繁殖了,但是現在衛星沒有數據。
比較可喜的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北京林業大學科研團隊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提供的線索,已找到丹頂鶴“使者”,目前,其身體狀況良好。通過望遠鏡觀察,丹頂鶴“使者”的“A41”紅色彩環仍戴在腿上,綠色的環扣也在,只是背上的跟蹤器不見了。后續,專家將進一步核實佩戴在“使者”身上的跟蹤器為何發生分離,以及其當前的繁殖情況等。
丹頂鶴“使者”曾滯留 科研團隊助其回歸自然
說起這只丹頂鶴“使者”的來歷,還要追溯到2018年。2018年的5月9日,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團隊接到來自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自然保護區的電話,稱一只被救助的丹頂鶴滯留在保護站。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如何安置這只珍貴的國寶,成了一個難題。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保護區)跟我們聯系,我們當夜就去了。去了之后,到那一看,這個丹頂鶴的狀態是挺好的。
科研團隊經過認真檢查后確認,救助的是一只二歲左右的亞成體雌性丹頂鶴,并且沒有發現外傷,符合放歸條件。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森林公安局民警 圖古斯扎力根:研判之后,決定給它戴上跟蹤器,這樣可以在全天候對它進行監測保護的同時,將(它)放歸大自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這個環扣加上A41就成了它的身份證一樣,同時又在它的背部放了這種跟蹤器,這種跟蹤器放上之后,每一個小時給我們一個點,那樣我們就知道它在哪兒,它到哪兒去了。
科研團隊多次解救放歸丹頂鶴“使者”
而在丹頂鶴“使者”被首次放歸后,之后的生活也并非平平靜靜,這只與人親近的丹頂鶴甚至在隨后幾年的時間里,“光臨”了多個自然保護區,甚至還多次被抓獲。就這樣,科研團隊也追隨它的蹤跡,一次次地對它解救放歸。
放歸之后,丹頂鶴“使者”出現了第一次追蹤信號停滯的情況,經各方追查,原來,“使者”因為在莊稼地里長期活動,且與田地主人毫不生分而被抓獲,送到了當地自然保護區。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這兩張照片是這樣,A41(丹頂鶴“使者”)已經被裝到一個蛇皮袋里面去了,你看這A41(丹頂鶴“使者”)這個腿在這兒,這個腿在這兒,上面有綠環。這是老鄉在她們家里頭把這A41(丹頂鶴“使者”)裝到袋子拿家去了,后來保護區一看那個環,環志中心一查A41(丹頂鶴“使者”)正好是我們放的這個體,他們又把它放歸自然了。
再次回歸自然的“使者”又開啟了一路向北的旅途,在多個保護區之間來回游蕩。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它處于亞成體階段,回歸自然之后,它不怕人到處溜達,沒有伙伴到處找伙伴。它把這個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讓它給逛了個遍。(后來)2021年的時候我們春季4月份又給它送出去了。
這次丹頂鶴“使者”被放歸的地點,是距離向海自然保護區400公里之外的黑龍江省林甸縣。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結果當我們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回來的時候,不久就發現A41(丹頂鶴“使者”)又出現在鶴島附近了,它這個直線距離是300多公里,而且我們一查數據它是直線飛回來的。
不過,讓科研人員沒有想到的是,丹頂鶴“使者”這次回到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竟遇到了它心儀的“藍環神仙”——一只人工飼養的丹頂鶴。更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圈養的“藍環神仙”也擺脫了束縛,跟“使者”一起奔赴河湖原野的自由天地,并于2022年春天孵化出了第一窩幼鳥。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我國)飼養個體的量很大,怎么讓它們回歸自然,是一個很頭疼的事情。再有,那些救助個體成功不成功,怎么算成功,在野外繁殖了,這就成功了。這種情況是非常難得的。而且這種難得的結果為我們國家的鶴類保護提供了新的路徑。
加強監測方法手段 更有針對性保護丹頂鶴
專家表示,截至目前,我國丹頂鶴的真實種群數量仍然沒有一個全面完整的統計。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監測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丹頂鶴進行更有針對性的保護。
位于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濕地,是一個著名的觀鶴勝地。在這里經??梢杂^察到丹頂鶴扎堆采食、結伴嬉戲的場面。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就在前幾天我們只在一個點,一個數數,一個計數,數到了62只丹頂鶴。我們用無人機飛出去5公里這個范圍還有一些丹頂鶴在那兒,這只是說望遠鏡和無人機能夠看得到的,更遠的遠端還依然有丹頂鶴在那兒采食。
根據黃河三角洲保護區監測中心和北京林業大學監測團隊的最新觀測結果,黃河三角洲濕地目前能夠準確數出的丹頂鶴至少有400只,這是當前監測手段下所能統計出的保守數據。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這個就說明在那些地方還有我們統計不到的丹頂鶴。所以說中國丹頂鶴數量是不是局限于這些數字,還不一定,有可能還會突破這些數據。所以我們的調查的方式、調查的手段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據專家介紹,丹頂鶴分為大陸種群和島嶼種群兩種。其中,大陸種群的丹頂鶴主要分布在我國及朝鮮半島,而島嶼種群主要分布在日本北海道一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郭玉民:大陸種群現在總體數量大約在1800只不到2000只,在我們國家的鹽城有一部分越冬,在我們國家的黃河三角洲有400多只個體在那越冬,在我們國家的遼寧還有安徽有少許的個體。
專家表示,經過60多年的保護,目前島嶼種群的丹頂鶴已由最初的100多只發展為現在的1800多只,而這對于丹頂鶴大陸種群的擴大也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