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打孔注膠后,吳女士家衛生間瓷磚出現裂紋。
圖二:記者咨詢一家“五星”網店,對方聲稱不需要實體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線上通過“高科技”注膠補漏短視頻“引流”,線下派“游擊隊”上門注膠收費。近期,有消費者反映被“高科技”防水補漏“游擊隊”所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數萬元。《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注膠補漏“游擊隊”往往打著高科技的幌子,披著專業的偽裝,釣著免費勘察長期質保的誘餌,最后以“按斤收費多注膠”模式收取費用。
注膠106斤收費1.2萬元
投訴次日店家“歇業關閉”
福建晉江消費者吳女士發現自家衛生間外的墻角涂面出現潮濕掉皮現象,5月22日通過網絡平臺搜到一家名為“晉江德勝防水補漏公司”的商戶,看到其廣告聲稱“采用先進儀器檢測漏水點”“廚衛不砸磚”“保修十年”,遂電話聯系對方客服,約好5月23日上門檢測維修。5月23日,2名施工師傅上門檢測后稱是衛生間防水層漏水,需要高壓注膠,便提來兩桶不明液體,說是膠液,每斤120元。隨后,施工師傅在4平方米的衛生間打了兩個孔,用高壓水槍注膠,最后共注膠106斤。結算時,其中一名王師傅稱優惠完收費1.2萬元,并要求微信轉賬。吳女士掃碼付款后發現,王師傅提供的是個人賬戶,微信頭像上寫著“雨虹防水補漏專家”字樣。
師傅離開后,吳女士發現衛生間外側墻角依然潮濕,而衛生間地面出現鼓包,五六塊瓷磚出現裂紋。吳女士上網搜索“晉江德勝防水補漏公司”,發現該公司并不存在,通過查詢其在平臺上登記的營業執照,顯示為“石獅市付圩騰茂網絡建材商行”,是一家集群注冊的電子商務個體工商戶,也找不到具體地址。《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按注冊信息中“石獅市付圩騰茂網絡建材商行”的聯系方式聯系經營者張某,對方表示自己姓李,并未從事防水建材工作。
吳女士向網絡平臺投訴,平臺以吳女士未在平臺下單為由,將投訴轉至“晉江德勝防水補漏公司”客服。該客服聲稱施工的是該公司在泉州的施工隊。吳女士要求公司提供營業執照、資質證書、施工方案、用料基本材料及合格證等資料,對方只提供了一張收據照片,拒絕提供其他材料。
令吳女士沒想到的是,投訴次日,她發現網絡平臺上“晉江德勝防水補漏公司”顯示為“歇業關閉”。吳女士聯系施工的王師傅,對方稱“公司已經倒閉,自己也失業了”。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了福建地區近期投訴注膠補漏無效的25名消費者發現,幾大網絡平臺均有涉及,消費者都被“免砸磚”“高科技”吸引,收費幾千萬至上萬元。大多數消費者反映,注膠補漏基本無效,但由于施工師傅多是“游擊隊”,不少消費者遭遇維權難。
“高科技”實為噱頭
“五星”維修竟是“三無”店
5月28日,記者登入一家網絡平臺,搜索關鍵詞“防水補漏”,顯示有15家商家。排名靠前的是“福州銘禹房屋防水補漏公司”,這是一家“五星”店,該商戶置頂視頻廣告宣稱“正規大品牌”“高科技檢測設備找到漏水點”“通過四位一體靶向堵漏技術再造防水層無須砸開瓷磚”“兩小時快修十年質保”,點擊鏈接即可領取工程師免費上門檢測名額。記者聯系該店客服詢問實體店地址,對方聲稱“全市上門服務,不需要實體店,有公司”。然而,記者并未查到商戶的注冊信息。
記者隨后查看排名第2位的“福州本地德高防水補漏公司”,這是一家“4.5星”店。該商戶置頂視頻廣告稱“微創不砸磚”“高科技穿孔再造防水層”“免費保修十年”“預約工程師上門勘察”,但該店內同樣沒有商戶注冊信息。
記者在該網絡平臺看到,個人可免費認領網絡店鋪,并不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刷臉即可。
業內人士王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注膠補漏“游擊隊”一般分線上線下兩支隊伍。在線上平臺發布廣告的稱為派單,線下施工的工人是接單。由于此類家庭服務注冊簡單,派單者在各大平臺注冊,廣為招攬線下合作師傅作為接單者,線上全國派單,線下按城市分區域接單。線上派單者負責制作發布廣告視頻,利用虛假宣傳語吸引用戶關注、點擊鏈接,跳轉到收集信息頁面,再由商家主動聯系客戶,轉為線下接單。規模大的派單者甚至可以提供發票、合同范本、客戶服務。線下則負責上門服務、施工、收費、售后服務等。線下接單者一般2—3人一起上門查看,不管是什么漏水原因,一律聲稱防水層出現問題,可打孔注膠堵漏,不需要砸磚。事先絕不明示總價,模糊收費價格,最后接單者會要求消費者掃描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施工隊離開后,若消費者發現問題,線上派單者一般不承認派單,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更別談“十年質保”了。
●提示
注意甄別假冒企業 補漏無效可要求退款
5月27日,福建省建筑防水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許永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普通防水材料根本不需要“納米”級,也談不上“高科技”。“高科技”“納米”“永久”“專利”“微創”都是噱頭,對防水補漏并無實質作用。有的商家還會提供所謂的“檢測報告”“無害物質報告”等,其實都是在“偷換概念”,與防水性能并無關系。防水補漏“游擊隊”一般沒有防水資質,企業不可能存在“工程師”,也無法檢測出真正的漏水原因。
東方雨虹福建機構相關負責人錢文軍也指出,盲目注漿不可取,消費者吳女士提到的106斤膠液可能大部分被施工師傅打到下水道了。目前,市場上出現許多打著“雨虹”招牌做防水補漏的企業和個人,假冒正規防水企業欺騙客戶,消費者要注意甄別,到正規防水企業官網咨詢。正規防水公司一般會先檢測勘察,根據具體漏水原因做出方案,再根據施工方案預先報價并簽訂正規合同,不會盲目注漿。
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退休法官陳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上述注膠補漏糾紛實際上就是承攬合同糾紛,若補漏無效消費者可要求退款。依據《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二條規定,消費者要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針對房屋補漏維修,福州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盡可能選擇線下實體商家,房屋補漏維修服務涉及勘察、維修、售后等諸多環節,消費者不要一味貪圖便宜,找沿街流動的“游擊隊”進行維修,一旦出現問題容易引發消費糾紛。通過瀏覽器搜索查找或短視頻等平臺推薦的商鋪,也要多加審核,以防踩“坑”。
簽訂合同明確責任。接受維修服務前,要與商家對材料、價格及施工要求進行約定,并注意留存通話錄音、微信聊天記錄等,盡量要求商家簽訂服務合同,并在合同中載明質保期,防止事后發生爭議缺乏憑據。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