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那位草原老師,其實更讓我感動。
誰都想領養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但是這位老師卻自愿領養了腿有殘疾的孩子黃寶哥,還精心給孩子手工制作了一支拐杖。讓這個殘疾孤兒有了一個幸福的家。
【資料圖】
在那木汗為救杜思珩和馬正元犧牲后,杜思珩沿用了哥哥那木汗的名字,再也不提回上海的事。
她在草原上結婚生子,安心度日,用一生來回報了草原對她的接納和養育,算是贖罪報恩也算是認命。
當暮年的兄妹相見時,哥哥杜思瀚告訴了妹妹年輕時一直想知道的真相,母親當年之所以送走她,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因為自己耍了心眼,為了讓母親留下自己,故意淋雨發高燒。
彼時的杜思珩,聽了哥哥的話,心情卻再沒有起波瀾。半生過去,已經有曾孫的她,對于過去早已釋懷。
而自私的杜思瀚一生都背負著耍手段送走妹妹的愧疚感,孑然一身,老來身患絕癥,身邊卻沒有一個親人。
對比五世同堂的妹妹杜思珩,不知老年杜思瀚內心做何感想?
四
最后,來談一談這部電影的優缺點,以及演員的演技。
《海的盡頭是草原》采用了一個細小的切口和側面,來展現當年草原人民對那些孤兒的接納和博愛。
作為名導演,爾冬升諳熟電影拍攝技巧,擅長講述小人物故事的他,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合格的感人故事。
但也僅止于合格而已。
作為名導,爾冬升的水準本應不限于此。
該片采用“以小見大”的表達方法,是比較討巧的,也是比較成功的。
但通過三千孤兒(甚至不止三千,看記錄,當年入蒙的孤兒應該在萬人左右)中的一兩個,還是不那么尋常、比較個性獨特的一個女孩來展現歷史中的大事件,該片的格局還是小了、偏了。
爾冬升雖然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導演,但是感覺他并不適合執導這類題材。
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而且,我對于該影片中的多數主演選角并不是太滿意。
馬蘇在該片中的演技,在及格線以上,但稱不上特別精彩和優秀。
作為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草原母親的代表,薩仁娜這個角色,為什么不能找內蒙的演員來演呢?
飾演童年和青年杜思珩的兩個小演員表現倒還不錯。演出了杜思珩的執拗和倔強。
王鏘的那木汗帥氣是很帥氣,演技也湊合,但外形上過于時尚,不太像那個時代的草原青年。
其實里邊的草原角色,本應該找蒙古族演員來演繹更合適。也讓觀眾更有沉浸感。
阿云嘎飾演的伊德爾還可以。就是感覺作為一個軍人,他的頭發太長了些吧。
最后出現的老年杜思珩,是由蒙古族演員、歌手巴德瑪演繹的。她一出場,你就會感覺到味道不一樣。平靜的敘述下,蘊含著流逝的傷痛和滄桑。
尤其是老年杜思珩和百歲老母親薩仁娜站在一起,開口唱出那句“天上沒有不散的云霞……”,再配以草原獨有樂器馬頭琴的琴聲,那種悠遠遼闊又帶有一絲悲涼的草原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
所以該劇中,表現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巴德瑪和那些本地演員們。其次是陳寶國。
但爾冬升所選的主要演員,大多都是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里的,這是本著人情選演員么?
無怪乎馬蘇在發布會現場,哽咽感謝爾冬升導演,竟然能真的兌現找她拍戲的承諾。
雖然馬蘇為了演好薩仁娜這個角色,專門學會了蒙語,全程用蒙語說臺詞,其敬業精神值得肯定,但有一說一,我還是覺得應該選用內蒙本土演員來演繹,才更貼合這個角色。
總之,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在表現力度和演員的選擇上,存在不少缺憾,但該片仍然稱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文/第一滴露珠)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