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2023上財宏觀論壇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
論壇以“復蘇中的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以來的經濟復蘇現狀,并就金融系統風險、外貿表現與潛在風險、房地產市場預期管理、失業保險的穩消費作用等內容進行了專題分析。
“年中是關注宏觀經濟的關鍵時點,今年尤其如此。”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認為,宏觀經濟研究應堅守幾點重要原則:一是高校應有更為超脫的立場,必須以數據為支撐做出判斷;二是數據要回歸常識,回歸基本框架、基本原理,否則都是偽判斷;三是從中長期視角進行研判,從宏大視野解剖熱點問題,而不是就熱點談熱點。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楊翠紅作了主旨演講。她說,當前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新趨勢:區域化(全球價值鏈向區域價值鏈轉移)、智能化(數字技術和高新科技為產業轉移提供新動能)、綠色化(應用更清潔的技術使得生產更“綠色”)、服務化(知識密集型服務投入需求的增長使得服務業更多地參與到產業轉移活動之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牢牢掌握關鍵技術將成為我國能否穩住產業鏈的關鍵。
數字技術或將重塑宏觀經濟增長新框架。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指出,資源、制度和技術構成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其中,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會對資源和制度產生“技術效應”和“配置效應”,將會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論壇還設置了青年講壇,上財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玉琴、助理研究員趙琳、助理教授張同斌、副研究員寧磊相繼作專題報告。
作者:張曉鳴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