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出現,使人工智能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整個社會對人工智能可以發揮的作用,產生了空前高漲的期待。目前,我國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超80個,僅次于美國。其中,通用大模型較多,應用型大模型較少。作為布局大模型較早的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從2020年開始立項做華為云盤古大模型(以下簡稱“盤古大模型”),到2021年4月發布,盤古大模型一直頗受業界關注。與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不同,盤古大模型強調在細分場景的落地應用,主要解決商業環境中低成本大規模定制的問題,用AI賦能千行百業。
“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助力發現世界40年來首個抗生素”、“盤古氣象大模型相比傳統數值預測方法速度提升10000倍,能夠提供秒級的全球氣象預報”……7日,華為云盤古大模型迎來重大升級。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發布了華為云盤古大模型3.0,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為行業客戶、伙伴及開發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會上,華為云盤古大模型3.0首次明確定位“為行業而生”;盤古大模型的全棧創新和行業大模型的“煉成術”也首次對外公布。張平安表示,“盤古大模型要讓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家助手,讓工作更高效更輕松。我們始終堅持AI for Industries的戰略,在深耕行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堅信大模型將重塑千行百業,而每一個開發者都將是改變世界的英雄。”面對核心技術容易被美國“卡脖子”的被動局面,華為持續發力基礎研究。盤古大模型從芯片使能、AI框架、AI平臺全棧創新,實現極致效能,打造世界AI另一極。未來,AI for Industries或將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
(相關資料圖)
AI開發從“作坊式”到“工業化”升級 賦能千行百業
IDC預測,2026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211億美元,人工智能進入大規模落地應用關鍵期。“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是要‘走深向實’,賦能產業升級。”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6日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如是說。
通用大模型是人類最高智慧“大腦”,工業領域大模型則是“手”和“腳”。為了解決當前人工智能開發者“小作坊模式”應用開發效率較低的問題,盤古大模型帶來了一系列解決方案。華為本次升級的盤古大模型3.0是一個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包括“5+N+X”三層架構,幾乎涵蓋當前人工智能的各個主流方向,其核心定位是為各行各業進行賦能。
在“5+N+X”三層架構中,L0提供5大基礎模型,包括NLP(中文語言)大模型、CV(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預測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其中,盤古NLP大模型是業界首個千億參數中文語言預訓練模型,是最接近人類中文理解能力的AI大模型。盤古CV大模型首次兼顧了圖像判別與生成能力,在ImageNet 1%、10%數據集上的小樣本分類精度上,達到了業界最高水平。
L1是基于基礎大模型+行業知識,提供適配行業特征的N個行業大模型;包括政務,金融,制造,藥物分子,礦山,鐵路,氣象等。
L2提供X個場景模型服務,更加專注于某個具體的應用場景或特定業務,提供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
華為云推出的盤古大模型解決了傳統AI作坊式開發模式下不能解決的AI規模化、產業化的問題,改變了傳統的“小作坊開發模式”,讓AI開發走向新的“工業化開發模式”。如今,盤古大模型已經深入金融、制造、政務、電力、煤礦、醫療、鐵路等10多個行業,支撐400多個業務場景的AI應用落地。
在煤礦行業,盤古礦山大模型已經在全國 8 個礦井規模使用。原來井下異常看不清、看不全,需要人工巡檢;現在盤古礦山大模型可覆蓋礦山7大業務流程1000+場景,讓煤礦工人做到“穿西裝打領帶工作”,實現礦下無人少人安全作業。
在氣象領域,盤古氣象大模型是首個精度超過傳統數值預報方法的AI模型,速度相比傳統數值預報提速10000倍以上,可以在秒級時間內完成未來全球一個小時到7天的天氣預報。7月6日,國際科技期刊《nature》刊發盤古氣象大模型文章,審稿人稱,“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讓人們重新審視氣象預報模型的未來,模型的開放將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在交通運輸行業,盤古鐵路大模型能精準識別現網運行的67種貨車、430多種故障,綜合準確性高達99.8%。通過盤古鐵路大模型的 “慧眼”,無故障圖片的篩除率為95%,效率得以提升。
在醫藥行業,原來一款新藥研發需要10年時間、花費10億美金;現在通過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可將先導藥物研發周期縮短至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70%。值得一提的是,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助力西交大一附院劉冰教授團隊發現世界40年來首個抗生素(肉桂酰菌素),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
在政務方面,盤古政務大模型學習了超過20萬條政務數據,包括12345熱線、政策文件、政務百科等。大模型能夠精準地理解民眾咨詢意圖,把老百姓的話語轉化為政府辦事的語言,打造雙向奔赴的便民服務。
在金融行業,盤古金融大模型可以對銀行的各種操作、政策、案例文檔進行預訓練,能根據客戶的問題,為柜臺工作人員自動生成流程和操作指導,將原來需要平均5次的操作降低為1次,辦結時間縮短5分鐘以上。盤古大模型讓數十萬網點柜員都擁有自己的智慧助手。
在制造業領域,生產和供應鏈作為制造業的核心環節,傳統計劃方式很難考慮到全局。盤古制造大模型根據知識資產,通過復雜的演算分析,找到降本增效的最優解。原來3小時完成1天的生產計劃,現在1分鐘生成3天的排產計劃。
行業重塑,技術扎根,開放同飛 打造世界AI另一極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全球競爭已趨白熱化。
面對核心技術容易被美國“卡脖子”的被動局面,業內專家表示,大模型是新型關鍵基礎設施的底座之一,大模型的競爭也是國家科技戰略的競爭,中國需要布局全棧自主創新的大模型產品,同時要構建國產化算力。
華為本次發布的盤古大模型3.0,圍繞行業重塑,技術扎根,開放同飛三大方向,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為更加專注于具體的應用場景或特定業務。目前,華為云AI在各行業有超過1000個項目,盤古大模型能夠更好地落地在行業主業務場景。
大模型的創新不僅僅是模型自身的創新,而是需要全棧的創新,對算力,算子,計算框架及平臺進行全面優化。華為方面向記者透露,通過持續研發,目前盤古大模型在性能、深度、架構及數據增強方面均進行了升級。盤古大模型實現了以鯤鵬和昇騰為基礎的AI算力云平臺,以及異構計算架構CANN、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AI開發生產線ModelArts的全棧自主創新,實現極致效能,打造世界AI另一極。
此外,端到端的技術優化為大模型開發和運行提供分布式并行加速,算子和編譯優化、集群級通信優化等關鍵能力,使盤古大模型訓練效率對比業界主流GPU平均提升1.1倍。
同時,昇騰AI云服務除了支持華為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外,還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這些框架中90%的算子,都可以通過華為端到端的遷移工具平滑遷移到昇騰平臺。
盤古大模型要幫助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家助手。 華為云提供易用可靠的大模型工具套件、匯聚海量多行業場景API的開天aPaaS,以及包含豐富優質課程和技術認證的大模型專屬社區,希望與開發者及伙伴一起,共同探索盤古大模型與行業結合的創新路徑。
據悉,華為云盤古研發團隊由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田奇教授帶領,包括多位華為天才少年,博士比例超過60%。田奇教授表示,“大模型已經成為科研創新走向產業應用的重要樞紐。未來,AI for Industries或將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惠綿)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