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愛好者》自1993年創刊以來,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而我與雜志結緣也已經有23年了。一路走來,受益匪淺,收獲良多,難忘的經歷又一幕一幕地映在眼前——
文|俞木發
(資料圖)
一起走過的日子
2000年5月1日,這是我購買第一臺電腦的日子。電腦是福建實達公司生產,具體型號早已忘記,價格5398元還記清,使用56K的Modem撥號方式上網。因為有了電腦,所以我更加渴求電腦知識。而當時報刊亭擺放的《電腦愛好者》,則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電腦雜志。由于電腦知識缺乏,市面上相應的電腦雜志也比較少,每期的《電腦愛好者》都能讓我收獲頗多。
2003年7月16日,我在《電腦愛好者》發表了第一篇文章《頑固文件 請你出局》。文章發表在2003年第14期的第30頁上,責任編輯是“特別的特別”(小特編輯)。當時雜志社對于每一篇發表的文章都有《稿件刊用通知》,我也特地將雜志上的文章剪裁下來保存了(圖1、圖2)。
(圖1)
(圖2)
2006年,我購買了第二臺電腦。這一階段通過不斷閱讀雜志中的文章,自己的電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嘗試給雜志社投稿,和雜志社的很多編輯也成了朋友。這一年收到的《稿件刊用通知》也很多,我至今仍然保留著這些珍貴的回憶(圖3)。
(圖3)
2007年4月4日,我撰寫的《妙手回春 巧治軟件帶來的后遺癥》一文(發表于2006年第23期),獲得了雜志社評比的優秀文章第三名(獎金200元),這是我在《電腦愛好者》獲得的第一個榮譽(圖4)。
(圖4)
2008年,發表在第3期的《揪出電腦里的隱藏空間》一文,獲得雜志社評比的優秀文章二等獎(獎金300元),這是我在《電腦愛好者》獲得的第二個榮譽。同年,發表在第5期的《試試微軟影子系統 病毒不在纏身》獲得二等獎、第6期的《挖出進程背后的秘密》獲得三等獎。
2010年,發表在第16期的《這張盤被借瘋了 完美集成32/64位系統》被評為一等獎(獎金500元)。由于我在國企上班,當時的工資并不高。自己的稿件得到了讀者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稿費收入,這著實讓自己興奮不已。
2011年,我在第11期上發表專題文章《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于遠程之外》,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雜志專題文章的撰寫,當時獲得的稿費是1230元(圖5)。參與專題文章的撰寫,使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編輯部的認可。因為專題部分作為雜志的重要版面,文章的內容和寫作要求都很高。在這期間通過不斷的投稿,以及和雜志社編輯的經常溝通,自己的電腦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在單位也被提拔為網絡部門的負責人。
(圖5)
2013年,我參與了雜志增刊《你所不知道的Windows 8》部分章節的撰寫,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雜志增刊的撰稿工作。《電腦愛好者》雜志社編撰的增刊,要求的文章質量都很高,參與增刊的撰寫也極大地擴展了我對Windows 8系統的認知(圖6)。同年還在雜志上也發表了多篇關于Windows 8的文章。
(圖6)
2014年一直到2022年,我在雜志上不斷發表文章。2022年第1期發表的《硬件不支持 該如何安裝Windows 11操作系統》,突破了該系統對于硬件的限制要求,解決了許多用戶在老電腦中安裝Windows 11的困擾(圖7)。
(圖7)
從2000年開始,我通過《電腦愛好者》學會如何制作Windows 98的啟動盤、如何重裝Windows 98系統,斗轉星移,到2022年我撰寫文章和讀者分享如何突破瓶頸,安裝和使用Windows 11(圖8),從Windows 98到Windows 11,從當初的56K的Modem撥號,到現在的1000M光纖寬帶,《電腦愛好者》和我一起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雜志社的不斷成長。
(圖8)
一路走來,《電腦愛好者》先是我的電腦啟蒙老師,我從雜志里學到了很多電腦知識,自己也從一個菜鳥成長為一個掌握一定電腦知識的“老手”。在不斷向雜志投稿的過程中,我和雜志社的很多編輯成了朋友,與《電腦愛好者》也變為亦師亦友的關系。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再次祝愿《電腦愛好者》越辦越好!
原文刊登于2022 年 11月 1 日出版《電腦愛好者》第 21 期
END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