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近兩年來設計 ID 最硬朗的主流類手機了 —— 努比亞 Z50 Ultra。特別是近年來各家手機廠商使勁拼手感、溫潤設計后,那些線條凜冽、設計硬朗的手機似乎不復返。而努比亞 Z50 Ultra 的出現,無疑擊中了一眾方正「板磚機」愛好者們的審美。
(資料圖)
這一次努比亞是將棱角分明的機身設計,跟屏下攝像頭全面屏兩大設計 ID 結合了 —— 直上直下的小 R 角金屬中框、純平的 UDC 全面屏 OLED 面板邊緣帶 2.5D 玻璃的小收邊 —— 帥是真的帥,但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手感也是真的,但管它呢,市面溫潤手感的手機已是千篇一律,特別的手機看起來爽就夠了。
努比亞 Z50 Ultra 的背面,一定程度延續了 Z40S Pro 的設計,手上的黑色版本,整個背蓋以黑色玻璃磨砂質感為主,表面透著如夜間平靜海面上漣漪拂過的閃光,謂之「夜海」,而另一種亮面玻璃的材質在攝像頭裝飾模塊上將其一分為二,猶如夜海海平線上幽靜的天空 —— 如此背面設計你覺得如何?
這是一塊就僅用眼看上去就很帥的屏幕,一塊頗為方方正正的、無挖孔的、窄邊框的、搭載 UDC 屏下前置攝像頭和屏下指紋識別的 6.8 英寸全面屏,努比亞將其稱作「Neovision UDC 全面屏」 —— 視覺上的滿足感也不用我多言了,相信你隔著屏幕看照片也能感受得到。
這塊屏幕來自京東方,我們實驗室顯微相機拍攝到的像素排列如下,是顯示效率較高的藍鉆排列。
▲ 普通顯示區域子像素排列
而屏下攝像頭區域的像素排列的密度不變,子像素的大小會略有收縮如此處理就不會產生像三星窗紗般的顯示效果了,可以說日常正常使用是不會感知到 UDC 區域存在的。
▲ UDC 區域邊緣子像素排列
而我們實驗室也測了這塊屏幕的表現,首先是亮度,手動亮度最高 586nits,而外界強光激發下來到 749.83nits,屬旗艦面板的表現,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間。
色彩方面,還有努比亞傳統的默認「鮮艷」,可選的「標準」和「柔和」三個色彩模式,且都支持色輪模式的色溫調節,可自定義程度高 —— 其中默認的「鮮艷」模式默認的白點色溫 7769K,視覺上會稍稍偏冷;「標準」模式和「柔和」模式的默認白點色溫風格上則稍暖,分別測得 6837K 和 6827K。
不過更重要還得看三種模式的色域覆蓋以及色準,先看默認的「鮮艷」模式,正如這個模式以「艷麗色彩」為追求的定位,測得其擁有 106.96% 的 NTSC 色彩空間容積覆蓋(理論越接近 100% 越好),該色域下的色準,看 124 色的平均 ΔE2000(理論越低越好,下文簡稱 ΔE)為 5.1,表現符合該模式的定位。
「標準」模式和「柔和」模式在這方面的數據上的表現不錯,像「標準」模式測得有 101.25% 的 P3 色彩空間容積覆蓋,色準方面,ΔE 控制在 3.27 —— 這對 P3 標準色域來說表現不錯。而「柔和」模式,則測得有 100.93% 的 sRGB 色彩空間的容積覆蓋,跟 sRGB 色彩空間的耦合度高,且 ΔE 壓至 1.81,色準高。
另外,這塊屏幕支持高頻 PWM 調光,頻率 1440Hz,實測大概在 50% 以下的 UI 亮度生效。除了高頻 PWM 調光,這塊屏幕在護眼的方面,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藍光防護,我們實驗室測了這塊屏幕的光譜分布,其中藍光波峰做了遷移,藍光波峰所在的波長測得 460nm,基本避開了公認有害藍光波長區間。
另外我們也對系統提供的護眼模式做了光譜分析,50% 檔和 100% 檔都做到了藍光能量的大幅下降,不過視覺上看這塊屏幕會難以避免地呈暖黃的觀感。
除了這塊「完整」的全面屏,影像其實也是努比亞 Z50 Ultra 的主打賣點之一。
這枚等效焦距 35mm 的主攝像頭已經成為如今努比亞最大的一張標簽了,之前努比亞從 Z40 Pro 開始,就將 35mm 等效焦距作為真·主攝來使用,往后的 Z40S Pro,還有同代的 Z50 依舊延續著這一「傳統」 —— 目前市面上也似乎獨此一家。
努比亞 Z50 Ultra 這邊這枚 35mm 端攝像頭用的是 IMX787 傳感器,定制了整套的鏡片,鏡片組為 7 樹脂鏡片,且都用上了新的光學鍍膜來防眩光;另外還有一枚 6400 萬像素的 85mm 潛望式長焦端,和一枚 5000 萬像素的 14mm 超廣角微距端 —— 三攝無湊數,而環形補光燈內還藏了一顆多通道多光譜 + Flicker 傳感器以提升色彩感知能力和抗環境頻閃能力。
我們實驗室也測試了這枚主攝的客觀表現,數據還算不錯 —— 例如反映動態范圍的 DR 值測得「12.04」,證明 Z50 相機在暗光環境下的明暗動態范圍還是足夠的。
而 Shading 值為「0.4」,它反映的是整個畫面的均勻度,其數值越小表示畫面越均勻,當然,看上面三維坐標分布圖更直觀,邊緣下垂越多的話黑邊會越嚴重,Z50 Ultra 不算突出,但在合理范圍內。
最后是噪點,VN(1) 1.5、VN(2) 1.1 和 VN(3) 1.1 這三個值能反映 Z50 Ultra 暗光下有比較理想的噪點控制。
只看數據還是太干了,還得從實際出發用樣張說話 —— 首先是這枚 35mm 的主攝在白天的樣張。
總的來說,Z50 Ultra 在白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溫暖的,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較通透,且曝光較準確、明暗對比也有較接近肉眼的還原,放大看細節還原也還算不錯,不過還是在拍攝色彩較強烈的物體時,飽和度會有所提升,這應該也是 nubia Neovision 影像風格的一部分。
接著是光線較復雜的室內或夜間環境拍攝的樣張,Z50 Ultra 的表現并不激進,沒有刻意去提升整體的亮度,反而是更忠于肉眼所見的明暗關系,更加切合實際,不過夜間色彩的部分還是延續了白天較溫暖的表現。
除了 35mm 端主攝,這枚 85mm 的長焦端在日間光線較充足,以及夜間光線尚可的環境下表現也是不錯的,成片的素質也挺高,色彩上與主攝統一,可以給個好評:
14mm 的超廣角端也有還算不錯的表現,這里就不贅述了。
作為一個有電競基因的品牌,Z50 Ultra + 驍龍 8 Gen 2 在游戲方面的表現會如何呢?
繼續請出我們的老朋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和《原神》,先說結論吧,兩個字「平穩」。
像《王者榮耀》,三個幀率模式都是頂著滿幀,甚至是稍微超幀跑的,曲線一馬平川,數據上無錄得肉眼可見的幀率抖動,3~4.7W 的平均功率不算低,但最高溫度控制在 39℃ 以內還算可觀。
《和平精英》現階段還沒給努比亞 Z50 Ultra 開放 90fps 的模式,所以 60fps 模式的表現也很穩,無幀率抖動,平均幀率 59.96fps,平均功耗也能控制在 3.7W 的水平,機身溫控也比較理想。
至于大魔王《原神》已經被今年一眾旗艦機「磨平了棱角」,努比亞 Z50 Ultra 也不例外,平均幀率 59.53fps,幀率曲線看起來挺筆直的,只有 4 次較嚴重的抖動,關鍵是渲染分辨率能來到 720p 的水平,機身發熱最高在 45.7℃ 上下也合理。
努比亞給 Z50 Ultra 配了一塊 5000mAh 容量的電池,配合最高 80W 的快充功率,我們實測從 Z50 Ultra 1% 電量起充,5 分鐘能開始脫離低電量的警告,來到 20%,第 10 分鐘能來到 39%,最終在第 32 分鐘完成充電 —— 這充電速度在今天看來雖不是頂尖的,但已絕對夠用了。
至于續航,還是我們熟悉的「五小時續航測試」模型,滿電的努比亞 Z50 Ultra 一輪下來最終能剩余 66% 的電量,表現可以說很不錯;其中游戲階段是當中的耗電大戶,但也就耗去了 6% 的電量,也在游戲階段錄得了整個測試過程的最高溫,正、背面分別 38℃ 和 37.5℃ —— 如此看來 Z50 Ultra 的這套散熱系統、MyOS 的性能調度和驍龍 8 Gen 2 平臺的配合做得還是不錯的。
不過,夜間開啟努比亞 Z50 Ultra 的移動網絡,保持基本的 app 于后臺運行 8 小時,模擬測試夜間睡眠待機的表現,最終手機剩余 96% 的電量,名義上耗了 4% 的電量,這方面倒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確實,2023 年我們有太多被視為「全面」的旗艦可以選擇了,放眼望去幾乎每一臺旗艦手機都是「完美」而「均衡」的,它們遵守著「隱形公模」的「現代旗艦」設計范式,走著最穩、價值最大化的優化道路,也正因如此整個市場也似乎失去了些有趣的靈魂,和特別的皮囊。
努比亞 Z50 Ultra 作為一款誕生于 2023 年的旗艦,有著別的旗艦沒有的、特別的 35mm 主攝、UDC 全面屏、方方正正的「板磚」機身設計,就是要說它有著不同的靈魂和軀殼 —— 它注定不是主流的,但作為一款誕生于 2023 年的旗艦,其性能、影像、顯示、續航等等,已對得上「旗艦」的名號,只是這樣的靈魂和皮囊又能否吸引到你呢?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