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字來形容華為折疊屏手機,那就是“贏麻了”。
過去幾年,華為先后推出了六款折疊屏手機,覆蓋了外折、內折和豎折三種折疊形態,是國內起步最早、形態最全、相關專利最多,且市場份額最大的折疊屏手機廠商。
【資料圖】
憑借行業先發優勢和高端市場的影響力,華為折疊屏手機已連續三年市場份額都在50%以上。2022年,市場份額高達51.3%,超過其它所有品牌的總和。
這也意味著,有兩個人買折疊屏手機,就有一個人會選擇華為。
如果說P系列的發展史就是移動影像的發展史,那華為Mate X系列的成長絕對可以說是國產折疊屏手機的發展史的縮影。
5月24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一場技術媒體溝通會,讓我們得以了解,華為Mate X3 上市取得銷量口碑雙收背后的“黑科技”以及華為手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經過幾年發展,折疊屏手機已經從“技術嘗鮮”走向“主流旗艦”,這就要求產品必須從源頭解決折疊屏的先天痛點——重、厚、不可靠,一場致力于極致輕薄可靠的“減法革命”正在上演。
針對折疊屏的厚重、可靠性差等核心頑疾,華為Mate X3一一破局。從頂層設計倒逼工藝升級,華為Mate X3第一次實現了大屏折疊手機比大屏直板手機更輕薄,在此基礎上確保了功能的可靠性和極致體驗,真正做到減重不減配,再次把折疊屏手機推向新高度,真正帶來“既要又要還要”的全能折疊體驗。
輕薄可靠:不放棄任何0.1克的機會 打破折疊屏“不可能三角”
早起業界主流的折疊屏手機都在300g左右,遠超“半斤機”,這樣的重量讓用機體驗大打折扣。但折疊屏手機的內部結構及零部件要比直板機復雜得多,輕1g,薄1mm都比后者要難得多。想要實現極致的輕薄,必須從整機設計、基礎材料,到制作工藝的全面突破,才能打破折疊屏厚重的掣肘。
在研發華為Mate X3之初,華為就從極致輕薄的理念出發,深入底層設計和基礎材料領域,不放棄任何0.1克的機會,在細微部件上精益求精。自研材料兼顧輕薄與可靠,一舉打破了折疊機“堅韌、柔軟、輕薄”不可能三角。
大家都知道,鋁合金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材料已經在手機上應用很多年。但傳統鋁合金的密度、強度已經難以滿足折疊屏手機更加極致輕薄的需求。所以,新的材料替代勢在必行。
這里,華為使用了兩種全新的鋁。
一種是“機翼鋁”。這種鋁是華為團隊從航空機身、機翼框架使用的輕質高強、經久耐用的航天級最高標準的鋁合金得到啟發。
據悉,華為Mate X3使用了業界最強的700MPa“機翼鋁”作為其鉸鏈材料,具備輕薄、耐磨、強度高三大優點,實現了機身核心部件的減重以及強度提升。這不僅在消費電子領域是第一次,更讓手機材科學實現了0到1的突破。
另一種是“超輕金剛鋁”。這是華為超級材料實驗室研發的一種全新材料,具備低密度、高模量、高強度和高導熱系數的性能。華為團隊從嫦娥五號月壤鉆桿得到啟發,配合華為自研兩年多來積累的35種配方類型,首次開發出了超薄超輕的金剛鋁,將其應用于電池倉中,實現了突破性減重,同時還帶來了整機散熱性能的提升。
加上碳纖維材料規模化使用,從結構上滿足超輕特點,讓華為Mate X3的機身重量實現了顯著減重。
不僅如此,為了最大程度提高機身內部空間利用率,華為Mate X3還創新采用了業界最薄一體化Type-C器件,將原器件外殼轉移至整機中框,實現了極致輕薄的機身,同時兼顧高效耐用。
最終,華為Mate X3實現了輕至239g的重量,以及折疊態11.08mm、展開態5.3mm的厚度,第一次把折疊屏手機做到了直板機的厚度和重量,甚至比直板機還輕一些的體驗,再次打破輕薄折疊機的想象極限。
在打造極致輕薄的同時,華為Mate X3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靠性。
備受好評的超可靠昆侖玻璃在華為Mate X3的外屏上得到了應用,讓耐摔能力增強至10倍。
華為Mate X3的內屏疊層中也采用了業界首發的抗沖擊非牛頓流體材料,首創屏幕復合疊層結構,相比上一代Mate X2的內屏,抗沖擊性能提升至4倍。
大家都知道,折疊屏內屏的損壞幾率極高。華為Mate X3的內屏創新采用了抗沖擊非牛頓流體材料,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光學性能、粘性、抗蠕變三大技術難題,打造出手機的“透明防彈衣”。
據了解,華為在非牛頓流體材料中引入動態化學鍵,實現微米級超薄厚度,通過百萬級超大分子量,連接億億個動態化學鍵,抗沖擊能力堪比液體防彈衣。
這樣一來,在華為Mate X3慢速彎折時,非牛頓流體材料呈現柔軟的狀態,方便開合過程中手機屏幕的反復折疊;而在快速沖擊時,材料中分子鏈與鏈之間的動態化學鍵迅速斷裂并吸收外界的能量,致使該材料瞬間變得堅硬可靠,讓用戶使用時候的安全感倍增。
開合順滑:材料和結構的雙重創新 研究最優開合力曲線
對于折疊屏手機來說,開合順滑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能把手感做到極致的產品卻鳳毛麟角。其中的核心,就是轉軸。
華為Mate X3通過材料和結構的雙重創新,共同打造了更耐磨、更順滑的轉軸。
用過折疊屏手機的同學都知道,有些產品開合的時候如絲般順滑,而有些產品則費力阻塞,這跟轉軸的開合力設計、傳動調校都有直接關系。
在結構設計上,華為在開合過程中精確擬合設計,研究最優開合力曲線,借助高精度凸輪設計以及精細傳動調校,讓整機在開合過程中更加渾然一體,更加順滑更有質感。而且可以懸停觀影、懸停視頻通話,多場景趣味體驗,一個字形容,就是潤。
另外,加上雙軌驅動單元的應用,轉軸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前所未有的鉸鏈抗擠壓和抗變形能力。最直觀的反映就是,華為Mate X3在開合過程中比以往任何折疊屏手機,都更加精準,隨心自如。而且在手機的懸停過程中,更加穩定順暢。
在材料設計上,為了增強轉軸的耐磨程度,華為使用了一種名為DLC(diamond like carbon)的類金剛石涂層,該材料兼具金剛石的耐磨以及石墨的潤滑。
運用到轉軸表面后,不僅可以提升轉軸的硬度,還使表面更加潤滑,大幅減少零部件之間的摩擦力,開合更加穩定、順滑。
從物理上來說,折疊屏手機經過長期使用之后,轉軸材料的磨損程度越小,保持的開合手感也會越好,彎折壽命也越長。DLC類金剛石涂層的應用,可以減少轉軸的磨損,從而實現更加可靠和耐用的使用體驗。
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好產品,華為Mate X3用創新引領折疊屏正向循環。
從華為第一代Mate X在MWC2019巴展問世至今,華為每一代折疊屏都能看到華為對于創新二字的不斷追求,而背后則是源自于對用戶需求痛點迫切解決的驅動力。
華為Mate X3不僅是華為創新基因最好詮釋,更凝聚了華為最前沿的技術成果與品牌技術統治力,讓折疊屏真正實現極致輕薄、輕如羽翼、堅韌可靠、耐摔抗沖擊,引領折疊屏做“減法革命”,真正帶來“既要又要還要”的全能折疊體驗。
但一切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通常一款產品的需要兩年甚至三年的儲備。折疊屏手機要做出體驗更好的產品,往往需要更長的準備周期。因為它有活動的部件,更復雜的內部結構,這對材料和系統設計要求更高。
我們看到的華為Mate X3背后的這些“黑科技”,正是華為長期以來對基礎科學的研究、技術專利儲備的開花結果。
在華為已經提前占領折疊屏金字塔尖的前提下,華為Mate X3更大的意義在于,不斷引領折疊屏手機創新、推動折疊屏手機向大眾化發展。通過顛覆式創新,激發消費者的購機使用欲望,帶動折疊屏手機滲透率進一步加速,形成正向循環。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