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洲東部,有一種名為星鼻鼴鼠的小動物,它們晝伏夜出,不用眼睛,通過鼻尖的觸手,就能分辨出遠處的獵物。
【資料圖】
人類或許永遠無法擁有這樣的觸手,但不用「眼睛」也能記錄世界的相機,我們已經擁有了。
上圖右側的相機名為 Paragraphica,原本該安裝鏡頭的地方,模擬了星鼻鼴鼠的觸手結構,功能方面,它確實也做到了不用眼睛(鏡頭),記錄生活(拍照)。
不用鏡頭,記錄生活的是 AI
沒有鏡頭怎么拍照?當我看到這個長相怪異的相機時,腦海里滿是疑惑。但只要略為了解下,你很快就能發現它的秘密。
拿出手機,打開相冊,每張照片的詳細信息中都會記錄照片拍攝的位置信息。比如前段時間小米展示經緯度的照片水印,讓不少米粉根據信息找到了官方拍照的地址。Paragraphica 正是反向利用了這一點,通過內置 GPS 獲取的位置以及內置的圖庫,再加上你實時看到的景色描述,相機就能根據各種信息,「拍攝」照片。
▲
Paragraphica 的屏幕
我們放大屏幕,仔細看看 Paragraphica 上寫了什么:
當你把時間、地點、天氣以及附近的景觀的信息通過文字的形式輸入到 Paragraphica 后,按下「拍攝」鍵,機器就會使用 Stable Diffusion 的 API,結合其他信息進行「拍攝」,短暫的閃爍等待后,一張包含描述信息的、AI 眼中的照片就創作出來了。
這樣產生的「照片」并不只是一張快照,有了 AI 的介入,讓實際的場景與 AI 創作產生了微妙又復雜的反應,真實又夢幻。
5 月 24 日,中午的 Cliffordstraat 街道,18 度的氣溫、多云的天氣,在 Paragraphica 眼中顯得非常安靜。
同樣是中午多云,5 月 28 日的北海自然保護區看起來好像到了盛夏。
晴夜的阿姆斯特丹, 或許是國王日的原因,人頭攢動,到處都是節日的氣息。
來到下午的公園,晴天的陽光還有些刺眼,但畢竟是周末,依然有人在公園散步。
Paragraphica 的制作者 Bj?rn Karmann 表示,這些照片捕捉到了場景中的「懷舊情緒」,但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記錄方式,讓這些照片看起來又沒有那么像我所在的地方。
機械+ 智能,別出心裁的 AI 朋克
Paragraphica 并不是一臺標準的相機,它用 3D 打印制作了機身,樹莓派當作操作芯片,還有一塊 4.15 英寸的觸摸屏。軟件方面,Paragraphica 使用 Noodl 制作了一個 Web 應用程序,運行 Stable Diffusion 的 API。相比相機,它更像一個設計精巧的 AI 盒子。
雖然只是原型機,但模擬相機的物理旋鈕和按鍵并不是花架子,它們可以控制參數,影響照片表現,與傳統相機類似的操作,把 AI 盒子和物理按鍵聯系在了一起。某些程度上,調節這三個機械結構的物理旋鈕,是使用 Paragraphica 拍攝的技術所在。
第一個旋鈕相當于焦距,它可以用來改變照片搜索地點的半徑,從而獲取不同視角的場景。
第二個旋鈕對應著照片的噪聲,不同值影響著 Stable Diffusion API 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點情況。
第三個旋鈕控制焦點,數值越高,照片就會越模糊。
看懂了 Paragraphica 的工作原理,你就會發現它如同相機一般的外形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理論上來說,一個可以定位的瀏覽器就能實現 Paragraphica 的功能。
Bj?rn Karmann 確實制作了一個搭載在瀏覽器上的虛擬相機,可惜嘗試的人太多,一直無法加載使用,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進入下面的鏈接,運氣好的話,這個不用鏡頭的虛擬相機,也可以是你的電腦。
https://paragraphica.bjoernkarmann.dk/
Bj?rn Karmann 并不是第一個把 AI 與傳統機械結合在一起的人。在 reddit 上,有人用一臺 1960 年的古董電話接線盤改造成了人工智能照相亭,通過機械按鍵輸入指令,就可以改變照片的風格,并打印出來。
它同樣采用了 Stable Diffusion 的 API,同樣結合了傳統機械,同樣是一種逆向未來主義嘗試。復古又新潮的設計,創造出了一種穿越時間的 AI 朋克。
陌生復古,讓科技有了新解法
Word 的保存按鈕,是 3.5 寸的軟盤,手機上的通話圖標,是老式座機的話筒。
每當新技術、新產品出現時,模仿已有產品的形式可以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軟盤、話筒、文件夾,都承擔著降低用戶學習成本的工作。
在 AI 產品爆發式增長的今天,這些「沒有鏡頭的相機」、「可以拍照的電話」,正是 AI 時代的軟盤和話筒,推動著虛實共生的發展。
Paragraphica 的「看」與「拍攝」,成為了 AI 技術的完美隱喻。這些陌生又熟悉的復古科技,讓我們距離 AI 又近了一步。
點擊「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