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資料圖】
作者 | 張雅婷
在解決軟件“卡脖子”挑戰上,華為又取得了不少成績。繼宣布ERP自主可控之后,華為于近日正式發布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高斯數據庫GaussDB。
數據庫,顧名思義就是存放數據的地方,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和調用都離不開數據庫。作為數字時代的關鍵根技術,數據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華為云CEO張平安所說,如果將整個軟件產業體系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數據庫則處于其中最核心基礎部分,在其之上衍生和支撐著幾乎全部的軟件生態,進而支撐起整個數字中國各行各業核心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
然而,此前國內企業、機構幾乎都選用的是Oracle相關數據庫產品,或是基于國外技術平臺所搭建的數據庫。由于相關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廠商競爭力較弱,也使得數據庫成為了國家35項“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6月7日舉辦的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上,華為云正式發布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據介紹,GaussDB實現了核心代碼100%自主研發,是國內當前唯一做到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國產數據庫。
從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的出席,便足以見得華為對這場發布會的重視程度。她在主題演講時強調,唯有圍繞著根技術的持續投入和壓強投入,才能讓華為的解決方案,持續為客戶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其實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華為的ERP以及數據庫均采用的是Oracle(甲骨文)。不過在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供應商Oracle通知對華為斷供停服,也倒逼華為在底層基礎軟件自研上更進一步。
2020年,華為發起“三丫坡會戰”,核心目的是加速實現去美國化的自研,涉及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
華為投入數千人,聯合產業伙伴和生態伙伴,研發出MetaERP,并成功完成對舊有ERP系統的替換。
而MetaERP背后作為支撐的一系列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華為也實現了全棧自主可控。比如,華為將服務器操作系統從Linux/Windows升級為歐拉,數據庫從Oracle升級為GaussDB。
事實上,據華為云CEO張平安透露,華為早在2001年就開始投入數據庫研發。2019年5月,GaussDB推出,并于2020年6月正式開源。2021年,華為內部數據庫核心完成全棧自主創新。
而之所以華為不基于開源數據庫,以更高效的方式快速推出產品,是因為不希望受限于開源的能力。“全球開源數據庫有180多種,但在客戶反饋中,能在核心應用場景替代傳統集中式數據庫的產品幾乎沒有。”
不同于MetaERP管理系統目前僅限華為內部使用,華為希望數據庫GaussDB能盡快實現商業化。2022年,華為數據庫在銀行、保險和證券行業等多家用戶的核心系統上,實現規模商用。
這一次,華為推出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也是想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張平安在發布會上表示,GaussDB將深耕金融場景,并從金融行業走向其他對數據庫有高要求的行業。“更多的行業用戶要敢于開放核心應用場景,華為有信心有能力做到安全、高效、平穩幫助用戶。”
在全球市場,張平安透露,目前亞洲的很多銀行已經開始選用和測試華為云GaussDB數據庫,在南美也有很多客戶開始測試。
事實上,近兩年在國產替代浪潮下,國內數據庫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本土廠商市場份額迅速上升。
此前在2019年,Oracle、IBM和微軟三家廠商占據數據庫市場份額超六成。而到了2021年下半年,華為、達夢、人大金倉、阿里四家國產廠商份額合計上升至31.4%,相較于2019年的18.9%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張平安表示,發展基礎軟件根技術,做大做強中國數據庫產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的工作。“華為將堅定不移戰略投入GaussDB數據庫,攜手產業伙伴,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