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文巧 蔡鼎 譚玉涵 每經編輯:高涵,孫宇婷
上周,蘋果發布史上最貴新品Vision Pro,為自2016年推出AirPods以來的首款硬件,也被廣泛認為是庫克在任期間最重要的產品之一。但3499美元的定價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在發布不到3天后,蘋果已將Vision Pro的發售首年銷售目標下調95%至15萬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試戴體驗有喜有憂,而扎克伯格卻松了一口氣。2.5萬高價,誰來買單?除了高價,是不是產能也陷入了困境?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唐叮、Ivan Lam及Wedbush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Dan Ives,進行了詳細解讀。
其中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Harmeet Singh Walia表達了其對Vision Pro 銷量的悲觀。“盡管蘋果將給Meta帶來自進入該領域以來最大的挑戰,但它無法在出貨量方面超越 Meta。”
銷量目標下調95%
北京時間6月6日,坐落于加利福尼亞州庫比蒂諾的蘋果總部召開了Apple WWDC 2023。萬眾矚目之下,庫克發布了被寄予厚望的MR頭顯Vision Pro。這是蘋果公司自2016年推出AirPods以來的首款硬件,也被廣泛認為是庫克在任期間最重要的產品之一。
盡管“高能炸場!”等關鍵詞幾乎充斥著整個互聯網,但也有不少試戴者站出來吐槽其眩暈感和場景缺乏沉浸感,而原本應當如臨大敵的扎克伯格更是直言 Vision Pro未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發布不到3天后,據外媒6月8日報道,蘋果已將Vision Pro的發售首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5萬臺。據悉,蘋果最初對Vision Pro第一年的銷量目標高達300萬臺,這意味著,相較于最初的銷量目標,蘋果已將銷量目標下調95%。
此外,Vision Pro的上市被推遲到2024年初,相較于本次發布時間晚了整整半年。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分析師唐叮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蘋果MR產品可能會類似iPhone的發展時間軸,隨著硬件技術、軟件生態慢慢成熟。只是,MR產品的起量時間可能會比iPhone拉得更長。
顯然,庫克所希望的“Vision Pro像iPhone改變手機一樣改變整個世界”的愿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外媒評論稱,最新的出貨量預估表明Vision Pro或許不會成為蘋果的商業“本壘打”。
不僅如此,Vision Pro還不斷受到投資者冷遇。自Vision Pro發布以來,蘋果股價連續下挫,一度錄得3連陰,累計跌幅達3.8%,市值累計蒸發一度超1121億美元。截至美股上周五收盤,蘋果微漲0.22%,報收180.96美元/股。
試戴體驗有喜有憂
據報道,The Verge記者Alex Heath在試戴Vision Pro后感嘆,他想起了2010年初試iPhone 4的那一刻,Vision Pro的屏幕將混合現實類頭顯帶到了“視網膜屏”時刻。
當時,iPhone 4搭載了一項名為“視網膜屏”的技術,“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厘米)時,它的分辨率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
Ars Technica高級編輯Samuel Axon在試戴后表示,“將恐龍置于真實空間的表現方式,比我之前看過的任何VR恐龍視頻或游戲都更有說服力。如果有人能把AR做好,它將比VR更有影響力。”不過,他也指出了一些亮度方面的問題:雖然Vision Pro的顯示屏要比Meta Quest亮得多,但仍然要比現實環境低30% ~40%。
盡管多數人認為Vision Pro是迄今為止最好的MR設備,但針對這類設備最常見的吐槽——“眩暈感”依然不絕于耳。
CNN記者SamanthaMurphyKelly表示,有一些APP的體驗確實很棒。不過,“蘋果的頭顯壓在我的鼻子上,讓我有點惡心。”據悉,Vision Pro主要選用了玻璃、金屬等材質,相對偏重,這會影響佩戴的舒適感和持續時間。
此外,也有第一批體驗者表示,從交互方式來看,有些場景的體驗缺乏沉浸感。
實際上,伴隨著庫克高調發布Vision Pro,Meta的CEO扎克伯格起初當然很焦慮。當地時間6月8日,Meta員工聚集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的總部召開全體會議,這是自2020年以來Meta的首次全體會議,足見Meta對此的態度。
然而,在這次會議上,扎克伯格并沒有對Vision Pro感到如臨大敵。扎克伯格在會議上坦言,他認為Vision Pro沒有在Meta尚未探索過的技術方面取得任何重大突破,并且,Vision Pro對于人們應該如何使用該設備的愿景,與他的想法并不相符。
在扎克伯格看來,他對相關技術的愿景從根本上講是社會性的。也就是說,Meta的Quest頭顯應當是致力于幫助“人們以全新的方式互動,并更加親密”,同時也能更“積極主動地做事”。
“相比之下,蘋果的每個演示都是一個人獨自坐在沙發上。”扎克伯格說道。正如多家外媒分析稱,Vision Pro并沒有預示未來(的應用場景),這表明蘋果沒有預想到明確的前景。
Vision Pro陷產能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Vision Pro的上市推遲到2024年初,相較于本次發布時間晚了整整半年。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2012~2017年,蘋果新產品從發布到出貨的平均時間為23天。在2011年之前,這個時間只有11天。
實際上,自從庫克接管蘋果之后,產品上市時間的推遲并不罕見。例如,2016年發布的AirPod和2017發布的智能音箱HomePod都未能按照蘋果的計劃上市;智能手表Apple Watch原本會在2015年年初發貨,但用戶也等到當年的4月底才使用上這款設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已有的公開數據,挑選了蘋果的幾個代表性產品,發現上市時間與發布時間越近,產品的銷量相對越高。
那么,為何蘋果產品的上市頻繁推遲呢?據媒體此前報道,蘋果龐大的用戶群體增加了其物流和制造挑戰,同時,其供應鏈也要比過去需要更多的配件。例如,在最早生產iPhone時,蘋果只需要從一家供應商手中購買攝像頭。但是近年來,蘋果把攝像頭分成為鏡頭、傳感器、黏合劑等配件,需要從不同的廠家購買這些配件。
顯然,Vision Pro的高配置或許也決定了其產能上的限制。據報道,Vision Pro配置了兩塊1.4英寸的Micro-OLED屏幕,供應鏈人士預計,由于顯示模組尺寸特殊,供應方索尼的年產能或不足50萬塊,僅能供應25萬臺Vision Pro。
另據報道,Vision Pro的制造工藝極為復雜,頭顯上曲面前置玻璃比iPhone上的平面玻璃更易碎,需要工程師反復調整。輕薄的框架里要同時容納鏡頭、顯示器、密集的電子元件和用于加固的碳纖維填充物,工人組裝起來非常麻煩,生產初期Vision Pro的良率僅有20%。
而在發布不到3天后,蘋果就將Vision Pro的發售首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5萬臺的行為,可能也昭示著其在產能方面的困境。
Counterpoint Research 分 析 師Harmeet Singh Walia表達了其對Vision Pro銷量的悲觀。他說道:“盡管蘋果將給Meta帶來自進入該領域以來最大的挑戰,但它無法在出貨量方面超越Meta。”以Meta于2020年10月上市的Oculus Quest為例,記者查詢公開數據后發現,到2021年底,該頭顯的出貨量已超過1000萬臺,大幅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上述機構的研究分析師唐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回顧此前iPhone火爆全球的歷史,也并非是第一代就實現了大規模體量落地。蘋果MR產品可能會類似iPhone的發展時間軸,是隨著硬件技術、軟件生態慢慢成熟,整機中有諸多功能可以突破消費者的預期,加上供應鏈和整機價格下降后,品類才會慢慢起來。只是,MR產品的起量時間可能會比iPhone拉得更長。”
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的售價遠超預期,Harmeet Singh Walia認為“不太可能顯著提高消費者的接受度”。相比之下,Meta Quest2零售價僅為299美元,而Meta上周推出的Quest 3為499美元,因此Meta在短期收入和可預見的未來出貨量方面將保持其市場主導地位。
普通款或再降60%
盡管Vision Pro價格已如此高昂,若佩戴者需要配置鏡片,還需額外支付最高600美元的配件費用;若消費者頭部尺寸大于標準尺寸,還需要支付更多費用;另一個可以產生收入的領域是銷售單獨的電池,因為該設備附帶的電池只有6500mAh的容量,只能使用兩個小時。
即使以15萬的出貨量,按照目前的價格,Vision Pro也將為蘋果帶來5.25億美元的收入。不過,唐叮認為,“從產業鏈端的反饋來看,預估這款蘋果Vision Pro的產量大約在30萬~50萬臺,其發布的意義并不在于銷量或者營收,大概率主要面向開發者。”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Ivan Lam向記者稱,“蘋果選擇高端的產品先行,也是基于目前市場情況的考慮。一方面,用戶的教育程度還不夠,另一方面需要測試市場。此外,高端產品可以先定好產品系列的基調,以便后面的中低端產品能夠快速獲得用戶。最后,消費群體對app/內容的消費未必會比預期好,只有高端產品圈定的消費群體才能有消費內容和應用的能力。”
Wedbush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Dan Ives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開始大約15萬的出貨量是正常的,因為這是目前針對開發者的產品。“到2025年,Vision Pro的價格將在1500美元(約合10692元人民幣)左右。”
高價之外,外媒記者Lauren Goode在體驗Vision Pro后稱,日常使用頭顯的需求根本不存在,這會再度損害Vision Pro的受眾能力。
“過去二十年,每一款成功的蘋果產品都以某種方式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iPhone裝進了我們的口袋,iPad裝進了我們的包包,Apple Watch戴在我們的手腕上,AirPods戴在我們的耳朵里。但Vision Pro無法消失。”
此外,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對Vision Pro大力推介時,唯獨沒有提及人工智能(AI)方面,更多地使用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這樣的詞匯。
對此,美國券商Wedbush董事總經理、資深股票分析師Daniel Ives此前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稱,“我們相信,蘋果最終將在iOS開發者社區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Vision Pro這款產品的發布將在未來幾年帶來更多的應用。雖然投資者本能反應將圍繞著近期的預期,但我們相信這將進一步為蘋果建立一條開發者護城河,保持其堅固的基礎和蘋果生態系統。
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