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第十三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稱,目前SSD(固態硬盤)取代 HDD(機械硬盤)的時機到了。
他還表示稱,由于生產 SSD 主控芯片和 DRAM 僅需要用到 12~28nm 的工藝,所以目前我國的SSD等產品,已經可以完全做到自主可控,所以對HDD進行替代沒有問題。
目前,大部分的芯片都是以提高工藝來提升性能,比如從10納米到7納米,再到5納米,再到3納米,2納米,1納米。但是在NAND這種存儲芯片中,情況卻不一樣。
芯片廠商們發現,當工藝提升至15nm左右后,再微縮工藝,會導致數據不穩定,有可能出現丟失、錯亂等現象。
所以目前像NAND的這種閃存,都是采用15nm以上的工藝制作的,目前國內已經有了15nm這種工藝,這也是為何倪院士稱,SSD已經能夠實現獨立自主的原因。
倪光南院士之所以呼吁SSD取代HDD,是因為目前這種傳統的機械硬盤,基本上被國外的廠商壟斷,如今國產的SSD崛起,且能夠自主可控了,所以倪光南希望國產能夠替代國外的。
但是SSD真的能夠替代HDD么?從價格上來看,可能確實SSD能夠替代HDD,特別是現在大家配電腦,都是首選 SSD,HDD都沒什么人用了。
但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分為熱數據(頻繁調用的數據)、冷數據和溫數據。熱數據更適合的存儲類型是閃存,也就是電介質;而溫數據,大規模的存儲,更適合磁盤介質;冷數據需要長時間存儲而又較少調用,存儲更適合光類介質。
閃存類介質就是指SSD,而磁盤就是指HDD這種,光介質指的是DVD等,所以HDD也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地方,要完全取代,非常難。因為對于大規模存儲的溫數據而言,磁盤介質的HDD確實更合適。
但是當國產的SSD崛起,打破了國外的壟斷之后,SSD真的要不要全面替代HDD,其實已經并不重要了,因為對方卡不住我們了,所以順其自然,能替代就替代,不能替代也不要緊,不需要強行替代,你覺得呢?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