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悉,上個月29日華為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擁有自主研發芯片的手機,發布會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中國同一天舉行。該事件受到外媒廣泛熱議,因為三年前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華為公司實行全方位的制裁,斷絕出口一切芯片和服務技術的交流。當時美媒揚言“當下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高端智能機生產鏈上離開美國”,暗示華為公司的研發和國產化道路將走到絕境;但時隔一千多天后這家中國企業回歸,并擁有自研麒麟9000S芯片這件事成功打破了“美方的封鎖不可能突破”的說法,自然也開始有人懷疑管制措施是否有效。
消息提到,美國對華制裁是否有效這件事關乎意義很大,尤其是對配合拜登政府政策做出“犧牲”的美國企業來說。此前拜登在限制對中國出口高端芯片后,又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業內人士估測僅這兩項政策就能讓美企每年承受上百億美元的損失,他們承擔虧損的代價是美國政府所謂的“遏制中國半導體崛起”。現在中方已經有明顯的突破封鎖跡象,這無疑讓受到影響企業更加不滿。
5日當天,美國白宮的簡報會上有記者向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提出問題:“根據最新消息來看,華為公司使用了中企生產的最先進芯片,且在手機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否證明美國的管制失效了?你如何看待該問題?”對此沙利文回應稱:“我們沒有得到更多信息之前,無法對中國的芯片發表評論;但我自己來看,這一問題凸顯了美國‘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繼續繼續(對中國)實施技術限制’,但這不意味著脫鉤。”沙利文還強調:美國不管結果如何,都會一直如此做。
現場媒體對這段問答的描述是:美國國安顧問用極其快速的詞句帶過該問題,顯然不愿意“正面面對”記者的提問;且在回答問題不到的一分鐘的時間里,沙利文“平均每秒要眨眼三次以上”,美媒認為這是“緊張不安和焦慮”的表情語言。從內容中看沙利文并未評論他們的管制有效或者是失效,給出的重點信息是:無論管制效果怎樣,都不影響美國繼續執行該策略,這意味著他們對芯片政策的“實際作用”也已經有了動搖,否則其可以自信地宣稱:美方封鎖禁令非常有效,不存在問題。
值得一提的還有,《華盛頓郵報》在本月初將該事件形容為“對美國向華為之前技術的供應商是一個重大打擊”,新機型可以毫不夸張地稱為“中國技術能力的新高點”,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在美國的禁令下走到這一步。對此有評論稱:“無論是沙利文的慌亂還是美國供應商的不滿,都不太可能讓拜登停下技術打壓的腳步,相反中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還會讓他們更加‘抓狂’。美方聯合多國伙伴策劃的這場封鎖行動最終會變為‘國際喜劇’,就看如何落幕了。”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