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發布會現場。 張家偉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21日電 (張家偉)記者從21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2022年度科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在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凝練了一批咨詢建議,為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黨組書記陳曦說,2022年,第三次新疆科考各參與單位攻堅克難,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他說,新疆通過集成無人機、衛星和物聯網技術,研制出適合新疆極端環境的傳感器和通信工具,新建26個無人區生態系統自動監測站點;重建了新疆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數據庫,新疆科考野外數據實時采集APP上線運行,初步實現了新疆科考數據的共享服務。
據陳曦介紹,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支撐新疆水資源空間調配和開發利用取得新依據,摸清了多條重要河流總體水量狀況,對區域水資源開發提出決策建議;還支撐了新疆生態屏障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在額爾齊斯河流域發現特有鉤蝦新物種,證明天山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冷水性生物起源地,在天山野果林區發現2個蘚類植物新種、39個寄生性天敵昆蟲中國新紀錄種。
他還說,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演化研究中取得新發現,提出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萬年形成的新認識,闡明了風動力、下墊面、沙源對風沙地貌塑造的疊加效應,證實了塔里木盆地浮塵可影響到華北地區和青藏高原。此外,科考在新疆能源資源開發,新能源潛力評估等方面也有新發現。
陳曦表示:“2022年,中科院新疆分院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謀劃實施重大科技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建設重要創新平臺、引進培養創新人才、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科技強、人才強助力新疆高質量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完)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