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是什么人的自稱,老衲是什么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和尚穿的衣服最初是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綴而成,稱為百衲衣,所以僧侶又稱為衲僧,老衲就成為了老和尚的謙稱。
2、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
(資料圖)
3、“衲”即補綴之意。
4、舊時社會上的物質生活并非像今日般豐富,以衣履來說,平常百姓也僅僅是有數件而已。
5、在20世紀30年代大城市的百姓要晚上洗衫明早穿的情況仍非個別現象。
6、那時國人自己制衣做鞋曾是家常便飯,婦女們平時同街坊鄰居閑聊時,為丈夫補衣服、為兒孫衲鞋底兒也是常事。
7、所謂“衲鞋底”,即用結實的麻繩縫制多層碎布拼成的耐磨布――鞋底。
8、“衲”字即縫綴之意。
9、“老衲”一詞在古代文籍中常見。
10、老衲一詞,指老僧人或老道士。
11、唐朝戴叔倫《題橫山寺》詩云:“老衲供茶,斜陽送客舟。
12、”明朝陳汝元《金蓮記?郊遇》云:“長公繡口錦心,不日連枝奮北;老衲萍蹤浪跡,來朝一葦度西。
13、”清朝黃遵憲的《石川鴻齋偕僧來謁》詩云:“先生昨者杖策至,兩三老衲共聯袂。
14、”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云“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
15、’”可見,“老衲”是人們對老和尚或老道士的敬稱,也是老和尚或老道士自己的謙稱。
16、衲是指一種僧衣(或道衣)由布片縫補而成,又稱百衲衣。
17、其內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僧人或道土的衣食是由信眾供奉的,一件僧衣往往包含了很多個信徒供奉,故這種僧衣稱百衲衣;二是僧人行頭陀行,即苦行,食常人所不食,穿常人所不穿,衣服是由破布片縫補而成,故稱百衲衣。
18、穿衲衣的僧人往往很有德行,僧人又別稱衲僧,故人們敬稱老僧為老衲,或老僧自己謙稱老衲。
19、而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