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建設數據駕駛艙,能夠讓管理者從龐大的數據中快速獲取信息,掌握運營動態。本文以融資平臺數據駕駛艙為例,總結在設計實踐中如何靈活運用Giles Colborne提出的交互設計四策略,快速完成可靠的數據大屏設計方案。
(資料圖片)
背景
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和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已經搭建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隨著運營業務的不斷深入,承載著企業、銀行和政府等多方用戶海量數據的融資平臺,面臨著數據分散割裂、數據價值未被充分挖掘的問題。通過建設數據駕駛艙,有利于管理者從龐大而復雜的數據中快速獲取所需信息,全面掌握運營動態,實時高效地控制和決策。
本文以融資平臺數據駕駛艙為例,以統計全平臺運營數據為目標,從框架層、表現層的角度,講述在設計實踐中如何靈活運用Giles Colborne提出的交互設計四策略,快速完成可靠的數據大屏設計方案。
策略一:刪除
刪除是指刪除不必要的地方,直至不能刪除為止。目的是減少對用戶的干擾項,避免分散注意力,讓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的部位。
數據駕駛艙是內嵌于用戶端系統,系統的常規核心內容區域和一二級導航之間存在分隔區域,用于提高白色區域之間的層次感。但由于數據駕駛艙的底色選用了暗色,和導航之間本身帶有很好的區分度,層級上沒有下鉆需求,再加上為了更好地實現多屏幕尺寸自適應顯示效果,刪除常規內容區域的間隔區域和間隔內的面包屑導航,必要時支持雙擊駕駛艙進入或退出全屏展示,從而擴展數據大屏的展示空間,提供更為沉浸式的數據監控視覺體驗。
策略二:組織
組織是指按照有意義的標準,把所需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劃分成組。組織分類是加快用戶閱讀效率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種常見的簡化設計方法。
合理分塊。在有限的展示區域里,把單個版面的信息分成主次分明的若干個板塊,板塊數量控制在“7±2”的范圍內,因為這是人的大腦中瞬間能夠記住的最大數目,分塊數量越少,用戶記憶的負擔越少。
分類標準。清晰的分類標準呈現邏輯清晰的數據脈絡。圍繞著融資審批的貸前貸中貸后業務流程,我們可以從發布、申請、受理、審核、授信、放款等環節設置統計點。此外,也可以從企業、機構等用戶角色的角度來統計入駐平臺數據。
色標指引。利用每個分組的大標題引導用戶識別組與組之間的順序和聯系,注意大標題和小標題之間的視覺分量,便于用戶快速理解各板塊的主次關系。
大小和位置。在一個分組中,往往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機構包括銀行、投資、擔保等機構,在排布時總的數據要大于分的數據。而相似的數據則遵從就近原則,業務類、排名類數據都有各自的統計特征,擺放位置自然也靠近一些。
策略三:隱藏
隱藏部分信息是一種低成本且能有效簡化信息的方法,我們需要權衡哪些信息可以隱藏。
過量的數據適度隱藏。我們剛獲得的數據統計指標往往是龐大而復雜的,可能只經過一次粗略處理。在設計過程中,受限于終端的展示區域面積,同時考慮到數據駕駛艙一目了然的設計理念,將大量的數據塞進一個界面里,即時能滾動查看全部數據,其查閱體驗也是不夠理想。此時可以考慮把數據切割為幾個大門類,通過切換組件實現門類之間的頁面跳轉,既達到了單個頁面信息量簡化的目的,又使數據統計框架更為清晰。
不同角色看不同區域的數據。系統根據用戶單位所屬區域和層級的不同,自動統計并反顯相應區域的匯總數據,權限范圍以外的數據將被隱藏,實現數據層級化管理,嚴格保障信息安全。
策略四:轉移
轉移指把功能或任務放在合適的設備或平臺,發揮最大價值。
在系統初步規劃階段,需求方容易落入“多就是好,好就是多”的誤區,認為功能豐富的系統是好系統。但任何設備或平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在規劃功能時需綜合考慮設備的優點和平臺的定位,把功能轉移到能發揮其優點的地方,才是設計的最優解。數據駕駛艙的定位是展示平臺全局數據,展示性大于功能性,因此要減少在數倉上面的操作,而對于導出等功能,安放在數據量更為全面的后臺運營端更為合適。
總結
利用交互設計四策略,我們可以有效梳理數字駕駛艙各數據維度之間的內在邏輯,較為快速地構建起展示大屏的應用層基本框架。通過思考數據與數據、數據與人、設備與人之間的關系,做出合理的設計決策,創造友好的用戶體驗。通過建設數據駕駛艙,分解、量化了融資平臺各項運營指標,以圖表的方式,直觀展示平臺運營的實際情況,改變管理者傳統的工作調研和匯報方式,實時獲取機構入駐概況、融資實況、融資效率、融資排名等數據,助力管理者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地掌握運營動態、把握運營方向,做出有效的運營決策。
本文由 @萬里val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