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市場調查機構Perfect Rec數據公布,該機構搜集了66萬部iPhone 14及其他iPhone機型用戶的評價,以上統計樣本均發布于2011年至2022年期間。結果顯示,iPhone基礎款最為暢銷,其中,iPhone 13的口碑滿意度從65%上升到80%,而iPhone 14系列的口碑出現明顯下滑,其中iPhone 14機型下降8個百分點,五星好評占比更是下降至72%;iPhone 14 Pro Max的口碑滿意度為80%,相比較iPhone 13 Pro Max的86%,下降6個百分點。
iPhone一枝獨秀
iPhone的市場接受度對蘋果而言至關重要,結合最新蘋果財報數據來看,mac、iPad市場表現大幅下滑,iPhone成了蘋果公司出貨的中流砥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顯示,蘋果二季度營收高于市場預期的926億美元,達到了948.4億美元,凈利潤同樣高于市場預期的226.6億美元,為241.6億美元,其中iPhone產品條線營收為513.3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05.7億美元,同比增長2%,而且占到目前總營收的54%。
蘋果筆記本、平板、穿戴設備的表現則不盡人意,蘋果Mac業務收入相比較去年同期的104億美元跌超31%,僅為71.68億美元;iPad平板電腦銷售額66.7億美元,同比下降12.8%;智能穿戴設備、家居和無線耳機等其他產品的營收相比去年同期也下滑了一個百分點。
對此,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雖然蘋果公司在營收數據上有所提升,但也不難看出其增長較為乏力,除了拳頭產品iPhone之外,其他硬件設備大多呈下滑趨勢,其主要原因還需歸結為消費電子市場整體萎縮,即便蘋果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但也難以逆轉大勢。
專家觀點認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iPhone所肩負的使命更加沉重,蘋果未來一段時間的營收和利潤都需要靠該條線支撐,然而,從現有口碑統計來看,基礎款iPhone這樣相對平價,性價比偏高的產品更受歡迎,這也說明消費者對蘋果近年來的新品似乎并不買賬,iPhone“擠牙膏”似的創新難令“果粉”滿意,庫克的“精準刀法”難以彌補創新上的不足。
是手機更是入口
在智能手機市場日益萎縮的當下,人們不禁質疑,iPhone是否獨木難支大廈,但在業內觀點看來,蘋果公司有更深的“盤算”。
產業觀察家許強認為,智能手機與其他電子硬件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它能起到一個“入口”的作用,手機作為陪伴現代人時間最長的智能終端,從工作、社交到移動支付,都離不開手機,而蘋果也有意通過一部六、七寸的iPhone手機,勾連更大的商業版圖。
實際上,蘋果進軍金融界的動作已經備受矚目,近期蘋果推出了個Apple Card儲蓄賬戶,類似支付寶的余額寶,年化收益率高達4.15%,而且,通過用Apple Card消費,還能獲得1%-3%不等的現金獎勵,據第三方數據統計,apple Card儲蓄賬戶開業4天,就吸引了近10億美元的存款,相當于人民幣69.17億元。
此外,蘋果傳統的護城河Apple Store也是重要的利潤來源,財報顯示,蘋果當前服務業務收入為209億美元,略低于預期的21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8億美元相比增長了5.45%。
梁振鵬認為,無論是蘋果商店還是移動支付,都是蘋果品牌的“生態圈”所提供的紅利,保住了iPhone的用戶數量,無形中也就加固了這一生態圈,讓蘋果公司能夠更加放心大膽地去跨界,像自身之外的領域尋求利潤。
專家觀點談到,蘋果應用這樣的戰略,的確可以繼續穩坐高端手機龍頭寶座,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如今的生態圈和品牌號召力,是初代iPhone,以及iPhone 4S這樣劃時代產品所奠定的,對于科技企業而言,通過品牌力變現固然是應有之義,但如何維護并進一步增加品牌力,是更值得思考的難題。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