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P60系列和Mate X3兩款旗艦新機。兩個月過后的5月24日,在一場“華為手機創新科技媒體溝通會”上,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向媒體分享了這兩款手機背后的技術創新故事。
據了解,華為Mate X3已經拿下了中國區的折疊屏銷量第一,P60系列則是中國區4-6K檔位的銷量第一。作為發布沒多久的新品,這兩款產品的銷量成績,離不開其背后的技術突破所帶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圖源華為)
(資料圖)
過去,外界對華為自研技術的認知更多集中在芯片領域,但華為的技術創新的觸角其實早已觸碰到多個維度,包括材料、影像、通信等各個方面。此次與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的交流,我們得以從中獲取更多信息。
技術創新帶來差異化,構筑產品競爭力
作為華為最新款的折疊屏手機,Mate X3的一大亮點是躋身厚度進一步壓縮,折疊狀態下為11.08mm。這個數據和普通智能手機相比仍有差距,但在一眾折疊屏產品中已經稱得上是極度輕薄。就我們之前的評測體驗來看,這個厚度加上四周曲面過渡加成,Mate X3相比其他折疊屏手機有明顯的“輕薄感”。它的機身重量控制在239克,和很多普通旗艦手機基本一致了,厚度和重量上的進步,大大增強了這款折疊屏手機的可用性。
(圖源雷科技攝制)
而要到這些,必然需要在設計、材料、結構等各方面下足功夫。通過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的分享,我們得以了解更加深入的技術細節。Mate X3上,華為要做到更輕薄,首先需要將手機內的部件體積和厚度進一步壓縮,比如折疊屏的轉軸、充電口組件等。但產業鏈提供的通用部件,這方面達不到華為的要求,華為需要自己在材料方面獲得更加底層的突破創新。
比如Mate X3上采用了業界首創的超輕金剛鋁,它兼具重量輕、抗跌落、抗彎曲三重特性,滿足了折疊屏又要輕、又要耐摔、又要有柔韌性的嚴苛要求。
(圖源華為)
外界對于折疊屏的顧慮,除了重量和厚度外,還包含可靠性的部分,即是應對意外時是否更脆弱、維修成本更高昂。為了增強可靠性,華為除了在Mate X3的單獨部件材料上下功夫,同時也從整體設計出發,優化機身結構。李小龍表示,華為將抗沖擊非牛頓流體材料應用于Mate X3大屏的復合疊層結構之中,大幅提升了內屏的抗沖擊能力。
對于P60 Pro上的超聚光夜視長焦鏡群,李小龍也分享了背后的技術細節。具體來說,華為要做到“在增加長焦模組進光量的同時,兼顧輕薄的外觀和手感”的效果。為此,華為首創了傳感器橫置雙棱鏡光學系統結構,在模組末端增加后棱鏡讓光線二次折返,同時平放圖像傳感器,實現長焦三軸位移式防抖。
(圖源華為)
可以發現,華為手機產品上的優勢,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底層技術上的突破,通過創新解決現實中的難題,從而讓體驗相比競品再上一個層次。
產品差異化的關鍵: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的行業,廠商要打造一款產品,從芯片、屏幕到相機模組,再到電池、天線等等,都有現成的可選。各手機品牌要做的,就是供應商提供的部件組合起來,再進行優化、裝上自己的系統、貼上品牌標簽,就變成了一款可以對外銷售的手機產品。
這種模式的優勢很明顯,能大幅降低研發等方面的成本投入,產品能很快落地。但缺陷也容易暴露,那就是不同品牌之間的產品缺少實質性的差異化。當整體市場低迷,增量消失、存量下滑時,品牌間的競爭就容易變成價格戰和營銷戰,而非產品力上的對抗。
華為手機以及其他產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在底層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最終讓自研技術的成果在產品上落地,從而形成競爭優勢。這種優勢,可以總結為“人無我有,人無我優”。
華為Mate X3以及華為P60系列上的一些產品優勢,來自于華為在材料領域上的突破。此前,小雷參觀過華為的材料實驗室,看到了各種手機部件的測試研發場景,華為甚至還設置了專門的實驗產線。在材料研發上的投入,從而華為折疊屏產品在輕薄度和可靠性兩個維度上占據了優勢。友商想要在這方面實現追趕,首先就得突破華為的已經構建起來的技術壁壘。
(圖源華為)
此次溝通會上,李小龍坦言,他們對于友商的產品方向不會特別關注,華為在產品方面有自己的技術邏輯和方向。換言之,華為不喜歡隨大流,而是更專注于自己的戰略,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來擴大優勢。
對華為而言,技術創新能帶來競爭力;對普通用戶來說,這些創新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強度又高重量又輕的創新材料,能直接提升折疊屏的使用體驗,讓更加多人愿意嘗試這種新形態的手機。防抖更強的長焦鏡頭,增強了手機攝影的可玩性,也降低了用戶用手機拍大片的門檻,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進步的成果。
在逆境中逆勢向上,華為仍有機會
坦率說,在手機行業中,華為面臨的困難并不少。一方面,整體市場疲軟,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市場,出貨量還在持續下滑,短期內沒有復蘇的跡象,這是華為以及其他手機品牌共同面對的困境。另一方面,華為面對的大環境更為惡劣,受到的限制更多,處于不公平競爭的局勢中。
不過,通過這次的溝通會上李小龍的分享來看,華為對于手機業務信心十足、雄心勃勃。Canalys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華為的手機銷量Q1同比大漲41%,市場份額增加到了9.2%,華為成了手機市場上唯一一個逆勢增長的品牌。
(圖源Canalys)
這說明,華為的手機產品得到了大量中國用戶的認可,它通過技術創新構筑差異化優勢的打法,通過了市場檢驗。華為的創新優勢并不局限于折疊屏材料和相機結構,雙向北斗衛星消息、昆侖玻璃、靈犀通信、華為影像XMAGE等等,都是這些成果的展示,華為的武器庫里應該還有其他尚未公布的大招。技術創新帶來差異化賣點,實現用戶體驗升級,華為已經打通了這個鏈條。
品牌方面,此前多年的持續深耕,已經華為品牌深入人心,大家對華為的自研技術、高端定位有了深刻的印象。產品力+品牌力加持,華為手機在已是紅海的行業中,仍然有繼續突破和取得增長的機會。
當然,華為之外,其他手機品牌也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不同產品在影像、快充等領域的競爭變得更加焦灼。華為在技術領域的持續進步,也會帶動整個行業的共同前進,這對于手機行業以及消費市場來說,或許是更加重大的意義。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