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在第四條規定中提到“移動、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其工作頻率范圍為 100 -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 頻段,且額定傳輸功率不超過 80W。”該規定從明年 9 月 1 日起開始執行,這意味著在 2021 年制定的對移動設備無線充電功率不能超過 50W 的限制將被放寬到 80W,明年下半年的旗艦手機大概率會配備最高 80W 的無線充電。
目前的國產安卓旗艦手機,例如最新的 vivo X Fold2、小米 13 Ultra、魅族 20 Pro、華為 Mate X3、OPPO Find X6 Pro、榮耀 Magic5 Pro、iQOO 11 Pro、一加 10 Pro,無論它們的有線充電功率是多少,其無線充電功率都保持在 50W。而這是因為在 21 年的 2 月 19 日,為規范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有序使用無線電頻譜資源,避免對各類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產生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組織起草了《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在第四條規定中提到“移動、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其工作頻率范圍為 100 -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 頻段,且額定傳輸功率不超過 50W。”也正是因為這一規定的出臺,原本國產安卓廠商們在無線充電功率上的競爭戛然而止,各家紛紛止步在 50W 這一上限。
(相關資料圖)
手機無線充電其實由來已久,在 10 年代初,諾基亞、三星、微軟等品牌就開始在其旗下部分手機上搭載無線充電功能,但始終不溫不火。真正引發各家在無線充電上的投入,還是由 Apple 在 2017 年發布的 iPhone X、iPhone 8 系列配備了 7.5W 無線充開始。
隔年的 3 月 27 日,小米和華為在同一天發布了各自首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智能手機,小米 MIX 2S、華為 Mate RS 保時捷設計版,無線充電功率分別是 7.5W 和 10W,這也是國產手機首次搭載無線充電技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不過 10W 的功率顯然是稱不上快充的,但當時這兩款手機的無線充電都是基于公版的 Qi 標準,并且它們的有線充電功率也不過 22.5W,無線充電功率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這之后不久,國產手機就迎來了快充的飛快提速,無線充電功率也隨之水漲船高。同年的 10 月 16 日,華為發布了 Mate 20 系列,其中 Mate 20 Pro 和 Mate 20 RS 保時捷設計版除了 40W 超級 SCP 快充外,還搭載了 15W 無線快充,這是基于華為私有無線充協議打造的,在無線充電功率上超過了公版的 Qi 標準。
隔年 3 月的小米 9,也在全新的 27W 高壓電荷泵快充之外,帶來了全球首款 20W 無線充電。這同樣是基于小米私有無線快充協議打造的,使用了開創性的 20W 高效無線充電架構,堪比有線快充,并且帶來了 20W 無線充電器/無線車充、無線充電寶三款無線充電配件,適用各種使用場景。
同年的 9 月 19 日和 24 日,華為和小米又一前一后發布了華為 Mate 30 系列和小米 9 Pro,將無線充電功率提升到了 27W 和 30W。20 年 3 月 26 日,華為發布了華為 P40 Pro+,首度將無線充電功率拉升到了和有線充電功率相同的 40W。
同年下半年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和華為 Mate 40 Pro 系列,則是更進一步,將無線充電功率提升到了 50W。
此時,其他國產安卓廠商也開始準備推出它們各自的首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旗艦手機。19 年的 1 月 23 日,魅族發布了魅族 Zero 概念機,取消了有線接口,搭載了 18W 無線快充,量產機實裝要等到 20 年 5 月 8 日發布的魅族 17 Pro,搭載了 27W 無線快充。同年的 11 月 26 日,榮耀發布了榮耀 V30 Pro,搭載了 27W 無線快充;2020 年的 2 月 29 日,vivo 發布了 vivo APEX 2020 概念機,取消了有線充電,搭載了 60W 無線快充,量產機實裝到等到 21 年 8 月 17 日發布的 iQOO 8 Pro,搭載了 50W 無線快充;4 月 13 日,OPPO 發布了 OPPO Ace2,搭載了 40W 無線快充;次日一加發布了一加 8 Pro,搭載了 30W 無線快充。
而在 20 年各家的無線快充互相競爭之下,21 年開年就遇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制定的無線充電功率不應超過 50W 的政策限制,一下子將各個廠商你追我趕的勢頭給打斷了。
但其實市面上是有量產機搭載了超過 50W 的無線快充的,那就是在《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推出一個月后發布的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兩者搭載了 67W 有線快充和 67W 無線快充,并同時正式發布了小米 80W 風帆立式風冷無線充。但由于政策的限制,67W 無線快充也僅在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 兩款機型上實裝,之后的小米手機最高也只搭載 50W 無線快充。80W 風帆立式風冷無線充和之后發布的 100W 風帆立式風冷無線充也并未大規模售賣,真正發售的主力其實是由之前的 55W 立式風冷無線充改造而來的 50W 立式風冷無線充。
50W 功率的限制目前僅針對在國內銷售的手機,對于海外版本則沒有限制。例如榮耀 Magic 4 Pro 的海外版就支持 100W 無線快充,而國內版則是 50W 無線快充。
隨著政策限制的放開,國產安卓廠商的旗艦手機想必會在明年重新將無線快充作為一項功能增長點,一些在此前已經研發的更高功率的無線快充技術屆時將在量產機上實裝。那時或許我們將會更靠近擺脫有線束縛的時代。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