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吉安的羅女士向澎湃新聞反映,自家十二歲的女兒趁自己工作忙碌時拿手機玩游戲“原神”,并陸續向游戲平臺充值一萬多元。羅女士在發現此事后,立即與游戲方取得聯系,但申請被拒。
(資料圖片)
游戲“原神”的開發商上海米哈游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米哈游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稱,針對此事相關內容涉及對方家庭隱私不便透露。
羅女士稱,今年七月,她女兒迪迪(化名)在自己手機上下載的“原神”這款軟件。羅女士稱自己并不知道她下載“原神”,“手機里有隱藏功能,我沒發現她把游戲藏在里面。”
當事人提供的部分米哈游公司的游戲消費記錄。 受訪者 供圖
充值記錄顯示,9月28日,迪迪首次使用羅女士支付寶向游戲進行小額充值計36元。10月8日,在向游戲賬號充值兩筆648元后。花光了羅女士支付寶內的余額。10月10日,開始使用其微信余額向游戲賬戶充值金額一百到六百余元不等。
羅女士稱,自己當時因為照顧生病的婆婆并沒有及時發現女兒的充值行為。10月14日她發現情況不對時,迪迪已在游戲中充值共36筆總計16860元,其中單筆最大為648元。
次日,羅女士聯系米哈游公司申請退款并遞交申請材料。羅女士稱,平臺方以“申訴后頻繁登錄,不能判斷為未成年人的賬號”為由,拒絕退款。羅女士表示,申訴后,她登錄是為了查看進度。
羅女士介紹,自己和丈夫經營一家店鋪,做點小生意,16824元相當于全家一個多月的收入。她稱,平時收錢時孩子有在旁邊看,被孩子知道了支付密碼。此前女兒也玩一些小游戲,但均無充錢的情況,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
11月5日,澎湃新聞就此事聯系米哈游官方客服。次日,米哈游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稱,針對此事相關內容涉及對方家庭隱私不便透露。當澎湃新聞向其詢問判定細則,對方稱,判定細則屬于公司內部信息無法告知。
羅女士稱,其已向米哈游公司發送律師函。米哈游公司回應稱,會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予以配合。
澎湃新聞梳理媒體公開報道及中國裁判文書網相關案例發現,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中,家長們向平臺申請退錢時常遭遇“舉證難”“退款難”。有的案件因不能識別交易主體為未成年人等原因宣告原告敗訴。而家長勝訴的裁判案例中,法院多支持平臺返還部分錢款。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