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游戲賬戶中往往包括游戲裝備、游戲道具、游戲虛擬貨幣等,這是消費者在游戲中付出時間,用勞動交換或用金錢購買的,自然對其享有相應權益。個別網游公司“想刪就刪”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如果用戶長時間不登錄游戲賬號,游戲公司有權直接刪除該賬號及賬號下的游戲數據和相關信息嗎?12月15日,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該院近日審結了一起游戲服務合同糾紛上訴案,認定游戲公司關于“如用戶連續365天未登錄游戲,公司有權刪除賬號”的條款無效。(據本報12月20日報道)
近年來,我國網絡游戲市場迅速擴大,相應地,也滋生了一些侵權亂象,個別無良網游公司的不公平格式條款、霸王條款等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帶來了損害。如在此案中,游戲公司強制刪除休眠賬戶,還稱是為了打擊“黑產”批量注冊的賬戶等。但法院判決指出,休眠賬號刪除條款并非打擊“網絡黑產”的唯一手段,且休眠賬戶與“網絡黑產”之間并無直接的關聯性。
長期以來,對于網游休眠賬戶,網游公司多有相應的刪除條款,但該條款不應成為不公平格式條款、霸王條款,玩家的游戲賬戶及內含的虛擬財產,也不應被商家變相侵占或“虛化”。游戲賬戶中往往包括游戲裝備、游戲道具、游戲虛擬貨幣等,這是消費者在游戲中付出時間,用勞動交換或用金錢購買的,自然對其享有相應權益。但對消費者的這些權益,某些網游公司卻是“想刪就刪”。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點評了網絡游戲領域較為常見和典型的不公平格式條款,其中就有不公平地限制賬號及虛擬道具使用;北京互聯網法院也曾審理過涉及網絡游戲虛擬財產侵權的案件,認定某手游運營商停止運營旗下某款網絡游戲,對玩家構成侵權。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如果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此外,《民法典》還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或者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正如上述案件中,游戲公司關于休眠賬號的刪除條款,超過了必要限度,對消費者主要權利的限制并不合理,屬于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
消費者的權益不能“想刪就刪”。網游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消費環境,網游公司要充分尊重并積極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訂格式條款不能違背公平原則。監管部門應督促網游公司履行好自身職責,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治,同時暢通消費者的維權渠道,助力消費者維權。相關法律法規也應不斷完善,為消費者的虛擬財產筑起堅實的保護墻,更好地為消費者權益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