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上的圖1-21中,塞尼城在亞歷山大城上方,由此判斷此圖的方向是上南下北。但一般的圖會依照上北下南來畫,由此并不符合常規作圖習慣,希望范主編能改進一下。謝謝!”
近日,云谷學校702班學生給浙教版數學教材主編范教授寫了一封信。信中,學生們提到自己發現了七年級下冊數學書上有一處小瑕疵。
【資料圖】
收到來信后,范主編第一時間表達了感謝,并給出回復。
“非常感謝702班全體同學,我注意到了這個情況,會請編輯部認真看待,在核實后作決定,也會及時反饋給同學們。再次感謝同學們認真和勇于質疑的精神?!?/p>
3月20日,范主編再次回信:“編輯部已作初步討論,會對教材作適當改動”, 并又再次對702班同學們認真好學的精神和寶貴意見表達了感謝。
702班數學老師楊靜說,同學們聽說給范教授寫的信有了反饋,感到很驚喜,“他們沒想到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么快能收到主編的回復,其實范教授一直都很關心老師和同學對教材的使用,常常組織教研活動與老師們探討教材與教學。”
小瑕疵是如何被發現的?
孩子們在估測“地球有多大”
楊老師介紹說,教材上這一處搞反南北的小瑕疵是同學們在完成這個學期的表現性任務時發現的。
學期伊始,楊老師結合數學七年級下的“平行線”知識點,為孩子們設計了一個數學表現性任務:估測地球有多大。
其中教材上有一份材料,講了古人通過計算塞尼城到亞歷山大城的距離,來測算地球大小的方法。老師建議同學們閱讀材料進行考證后,模擬古人,用杭州和另一座城市的距離來估測地球大小,還可以再設計一種創新的方案在校園里真實估測地球大小,最后綜合成一篇《地球有多大》的科普公眾號文章。
很快,在完成第一個考證閱讀材料的任務時,孩子們發現,教材示意圖上的塞尼城標記了在亞歷山大城的上方。根據查閱到的相關地理學知識,塞尼城應該位于亞歷山大城南向。由此,孩子們推斷出,教材上的這張配圖并不符合常規“上北下南”的作圖習慣。
楊老師說,這個發現,是這次表現性任務中的一個“意外”?!敖滩脑诤⒆觽冃闹惺菣嗤?,但這次他們不但發現問題,也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苯逃皇亲尯⒆用孕艡嗤亲尯⒆佑歇毩⒌乃伎迹凶约旱呐袛唷8屚瑢W們感動的是,范教授不但第一時間回復了同學們,還表揚了他們的認真和勇于質疑的精神。
楊老師說,數學表現性任務不僅僅是任務,而是一場行動與思考相結合的盛宴。敢于質疑,具有批判性思維是遠比刷題重要得多的能力,也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孩子們不會被機器所替代的寶貴品質。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知識可以通過紙筆測驗進行評估,那么利用知識的能力要如何評估呢?在云谷,表現性任務是貫穿學生各科日常學習和評估的一種常見形式,也是一座連接學科知識和現實世界的橋梁。
以數學為例,云谷初中數學組的老師們圍繞數學眼光、數學思維和數學語言三個維度,為學生們在三年的數學學習中設計了若干個基于實際場景的表現性任務。既有日課表現性任務,也有單元性表現任務。學生們從已掌握的知識出發,通過思考找到通往下一個層次知識的路徑,并生長出由知識遷移到能力的素養,解決一個又一個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并進行一些新的創造。
“一個好的真實情境任務會激發孩子強大的好奇心!”楊老師說,在完成表現性任務的過程中,老師會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重視過程性的教學和評估方式,不再強調結果,比拼準確度,更關注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目標感、溝通力、思辨力、創造力等素養的習得與養成。
云谷學校從小學到高中,課程的教學大綱,都是基于國內的新課標,不同的是教學方法,一直以來追求的不是分數,培養的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強調的是面向未來的素養教育。
今年云谷高中首屆學生畢業。截至3月25日,云谷高中45位學生,第一次用自己的素養成績單,累計拿到155份offer,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的86所名高校,其中包括康奈爾、紐約大學等名校。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