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7日,由喜馬拉雅職場聯合上海復旦大學副教授熊浩共同推出的首檔自制音視頻節目《熊浩:給年輕人的職場解藥》正式上線。同時,喜馬拉雅職場開啟“20/30半熟職場季”主題活動,邀請多位行業大咖發起半熟職場聯盟。
喜馬拉雅職場調研結果顯示,在社會環境復雜變化的背景下,18-30歲年輕職場人的心態喜憂交織。年輕職場人有強烈的個人成長需求。其中,拓展職場視野是首要需求。年輕職場人對觀點類內容需求高,希望平臺創作者的觀點新穎、有深度,形式易于理解吸收。緊隨其后的需求是心理療愈。經歷過疫情,年輕職場人對心理類內容的需求呈增長趨勢。喜馬拉雅職場調研結果顯示,47%年輕職場用戶付費過情緒管理類內容。
《熊浩:給年輕人的職場解藥》應運而生。這是喜馬拉雅職場聯合節目主理人熊浩,推出的首檔自制音視頻職場節目。節目采取“一日一職場”的實地記錄的方式,跟拍職場人真實的工作日生活。不再把焦點只放在升職加薪的職場晉階上,而是更加關注年輕人真實的工作和生活。該節目每周一至周六中午12:00在喜馬拉雅更新播出。
主理人熊浩擔任節目的職場觀察員,邀請來自不同行業的職場人擔任素人嘉賓出境。嘉賓職業覆蓋律師、廣告策劃、外企項目經理、券商從業者、房產中介、程序員、綜藝導演、互聯網運營等,呈現不同行業職場人最普遍的困惑,用真誠、努力和簡單的當下感,讓年輕職場人看見彼此,共同探索面對職場困惑的更多可能性。
嘉賓包江浩在一家頭部券商擔任營業部經理,也是一位參加過《奇葩說》的人氣選手。他形容工作中的自己像即將上斗牛場作戰的公牛;又仿佛上了發條的齒輪,被迫轉動背后卻有強烈的無力感,需要自己穩重、周全、甚至是爹味感。然而生活中真實的自己更像“狐貍”,腦洞大、話多、愛調侃開玩笑,是個腹黑且活潑的人。他最大的困惑就在于該如何才能“做自己”。
另一位素人嘉賓Tina,是一家廣告公司的策劃。節目中,熊浩和她一起參加了公司的一場腦暴會,觀眾也能透過鏡頭,體驗廣告公司創意腦暴的激烈過程。Tina最大的困惑,則是作為一個自認為有熱情,但天賦不夠的人,如何在創意行業有足夠高的職業天花板。
面對這些真實而復雜的職場難題,節目組和主理人熊浩的共同理念,是給予嘉賓足夠的陪伴和傾聽,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探討應對這些困惑的可能性。一方面,節目希望通過音視頻形式真實紀錄年輕職場人的工作日常,共情并理解他們所經歷著的職場困惑;另一方面,喜馬拉雅不斷探索,用更多樣的內容形式服務好創作者的內容表達訴求、滿足用戶需求,讓有深度的觀點可以被聽到也可以被看到。
在此次節目上線之際,喜馬拉雅職場也上線了“20/30半熟職場季”主題活動。隨著疫情退散,金三銀四再次開啟,喜馬拉雅職場聯合行業多為大咖觀察和呈現廣大“半熟職場人”在工作和成長中遇到的故事,圍繞當代“半熟職場人”最關注的職場問題進行探討,提供多一種視角。
喜馬拉雅職場面向20+歲年輕人,匯聚各知識領域的大咖,以及上百家知識機構和媒體。包括蔡康永、馬東、樊登、楊天真、壹心理、36氪職場等現已入駐。喜馬拉雅職場與優質音頻創作者一起,不斷為職場用戶提供高質量知識服務,內容覆蓋溝通表達、思維認知、心理療愈、考公考研和專業技能等。喜馬拉雅現已擁有《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馬東:好好說話》、《樊登:可復制的領導力》等全網具有影響力的數十個IP內容。(以上圖片由喜馬拉雅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