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組織召開“餐飲連鎖企業食品安全和制止浪費主體責任座談會”,與餓了么聯合發起的“放心點數字食安伙伴計劃”在會上啟動。餓了么自主研發的AI食安管理工具“餓安識”也正式向餐飲商家開放使用。
“放心點數字食安伙伴計劃”將依托行業影響力及數字化服務能力,幫助連鎖餐飲品牌系統性提升食安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CCFA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推進,提升智慧化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是必然趨勢,CCFA將借助多方共同努力,搭建起行業企業溝通交流平臺,促進合作和共享,從而促進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的數字化變革,提升數字化水平。
部分連鎖餐飲企業食安負責人表示,持續、及時、準確地識別大量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數據涉及到很高的管理成本,個別行業頭部品牌在此項的基建投入金額巨大,遠非一般品牌所能負擔。因此,未來食安管理的效率躍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字化的介入。
據介紹,隨著外賣行業的發展,餐飲行業消費及售后行為逐漸實現了數字化,針對其中與食品安全管理相關信息的識別和分析成為了可能。基于此,餓了么著手建立了面向商家的數字化食品安全監測管理系統,覆蓋風險識別、風險自動研判定級、風險干預、耙向培訓等全流程。
針對最為痛點的風險識別和定級環節,餓了么研發了食安管理工具餓安識,借助AI算法持續的自我學習,實現對于圖文語料的精準識別,自動判斷出對應的食安風險等級,由此可以大大提升效率,降低連鎖品牌的巡店成本。
餓安識將解析來自外部的投訴信息、來自監管和網絡的食安輿情等信息,每15分鐘更新,然后通過系統算法模型進行自動化風險研判定級。“從用戶評價中識別食安風險,不能僅靠關鍵詞抓取,而要通過AI的學習能力進行準確的語義分析,這是餓安識的優勢。”餓安識產品的項目負責人尹帥星解釋,“舉個例子,當一個用戶評價菜品‘太少了,才指甲蓋大小’時,系統要判斷出這句話并不指菜品中有指甲。”
餓安識已經試運營超過6個月,有超過100個連鎖餐飲品牌體驗使用,對于食安風險識別的準確率超過96%。有品牌餐飲企業食安負責人認為,由于門店外賣和堂食的食安問題是相通的,通過餓安識的幫助,甚至可能為品牌每年節約百萬級別的巡店成本。基于“放心點數字食安伙伴計劃”,餓安識將開放給更多餐飲品牌使用。
餓了么食安總監徐志遠表示,食品安全需要集合多方共治的力量,餓了么努力做了一些數字化的創新實踐,愿毫無保留地與商家分享。未來也將持續圍繞“放心點”戰略,更多為餐飲行業輸出數字能力,以數字技術鏈接各方,合力守護用戶舌尖上的安全。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