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時間5月23日,國際權威科學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官網發(fā)表了《無人機配送已成深圳城市生活一部分》一文。文章稱,盡管美國公司早在2013年就在探索無人機配送,但中國公司美團目前已基于中國城市特點,探索出一條與國內外同行截然不同的發(fā)展路徑:他們無人機配送服務落地的首站,選擇在可能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深圳城市人口密集區(qū)。其進展則表明,在城市中進行有計劃的無人機配送是可行的,無人機配送服務已成為深圳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截圖
文章首先分析了全球無人機配送產業(yè)的現狀,基于客觀條件限制,認為中國無人機配送發(fā)展有其獨特性: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ing,目前是在一些國家的城郊進行無人機配送運營測試。那里的居民普遍經濟條件優(yōu)越,但傳統(tǒng)配送的方式效率低下。然而,在大多數人都居住在城市的中國,這種模式很難復制。
此外,一些中國公司首先進入農村配送,主要是那里的地面交通基礎設施不發(fā)達,無人機可以填補這個缺口。但如果試圖從無人機配送服務中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這種做法可能沒有意義:盡管在人口稀少的農村地區(qū),無人機配送安全風險會更低,但將其與城市配送需求量作比較,兩者可能相差兩個數量級。
文章認為,美團無人機的選擇在中國更具意義。大多數人都住在城市里的高層公寓樓中,并且很多人每天都叫外賣。在城市人口密集區(qū),大量的需求存在會讓無人機配送更具經濟合理性。相比政策門檻及技術成熟度等問題,這一因素是決定這項服務能否真正落地以及是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數據顯示,2022年期間,美團在深圳進行了超過10萬次的無人機配送,進展已能夠表明在城市中進行有計劃的無人機配送是可行方案。
為了確保無人機能夠在城市中更加安全地飛行,美團等公司也在不斷對技術進行調整。例如,他們設計了在強風中飛行更穩(wěn)定的機翼;為解決城市樓宇間GPS信號弱的問題,基于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開發(fā)了自己的自主導航系統(tǒng)。今年2月,美團無人機還獲得了中國民航局的許可,允許其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區(qū)提供商用無人機配送服務。
最后,文章對無人機配送服務的相關方也進行了采訪,受訪者普遍對無人機配送發(fā)展的未來持積極態(tài)度:一方面穩(wěn)定、高效、環(huán)保等價值讓這項新服務同時贏得了商家和顧客的認可;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與人類相輔相成,也讓機器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相關受訪者也坦言,無人機配送的全面普及尚需一段時間。以美團無人機在深圳的運營為例,業(yè)務負責人毛一年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無人機配送服務才會在深圳變得更加普及。至于無人機直接送貨到窗口的科幻愿景,他認為雖然終歸會實現,但可能需要20到30年的時間。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