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遠山,互聯網時評人士
近年來,師風師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但據《半月談》報道,涉及教師的不實舉報、污名化、刻意炒作內容也有增加趨勢,讓一些老師無辜陷入輿論漩渦,對教師工作、教育事業造成負面影響。比如,2000年5月,新浪微博網民“@小島里的大?!卑l布多條微博,反映廣州市白云區方圓實驗小學一年級五班教師體罰學生致孩子吐血、威脅家長、收受賄賂以及學校不予處理等問題,相關話題網民閱讀量短短幾天內超過2億。后警方調查通報發現,“@小島里的大?!痹谖⒉┌l布情況均為編造的謊言。這一事件引發網民要求治理網絡炒作、教師群體污名化的呼吁。
(資料圖片)
針對此類現象,共青團中央官微也指出,要警惕謠言背后的流量生意,蹭熱度挑起對立,借輿論販賣焦慮,“營銷號”敢編,“媒體號”敢用,先造謠再辟謠,流量熱度吃到飽,傷害的卻是包括廣大青少年在內的公眾情感,敗壞的是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對此,共青團中央官微列舉了當前微博熱搜的一些不正?,F象,比如,不少標題和內容都很“出位”的消息迅速傳播,甚至被熱搜做成專題,進一步吸引公眾眼球。如“19歲女孩第一天相親第三天就結婚”,登上微博熱搜后,獲得了數百萬閱讀量,結果很快出現反轉,當事人承認此事純屬炒作;另一起“女子驚嘆鄰居為生二字連生7女”事件,登上熱搜后,閱讀量高達8000余萬,后續該女子也承認此事為自己編造。在微博熱搜上,此類炒作、虛構甚至歪曲事實的事件不勝枚舉。
共青團中央認為,自媒體自導自演式造謠令人深惡痛絕。當然,對于此類為了追求流量、不惜采用各種方式造假的行為,公眾理應譴責。然而,如果進一步深究自媒體此類造假行為的背后,如果不是微博熱搜這只“無形的手”,屢屢讓此類未經證實的消息登上熱搜,瞬間獲得巨大流量,也讓其他自媒體禁不住誘惑而紛紛效仿,何以會出現如此泛濫的現象?
近年來微博一度留給公眾的第一印象是成為明星八卦新聞的集散地,尤其是每次明星有重要“消息”公布,都會造成微博因點擊率集中爆發而引發的宕機事故。日常的微博熱搜,也大多以明星新聞為主。
但隨著部分粉絲的非理性行為,不僅有損其他被卷入其中的當事人權益,也讓微博內容生態陷入逐漸低齡化、非理性化的風險之中,不僅會造成其他用戶的反感乃至抵制,也容易引發主管部門處理、品牌整體形象受損等問題。
就此,微博此前對飯圈文化動手規范。但由此也會造成相關流量的下降。或許是為了彌補這部分損失,微博熱搜對于部分社會性事件,開始采取類似飯圈的經營模式,在題材的選取上,“人咬X不是新聞,X咬人才是新聞”,越離奇越好;內容描述上“語不驚人死不休”,哪怕很多內容稍加辨識,就會發現其中違反常識之處;為了最大限度獲取公眾關注,對某些人為制造焦慮、恐慌乃至性別對立、貧富對立的話題也大開方便之門,助其屢屢登上熱搜。
表面看來,這是一場自媒體和平臺的雙贏,自媒體不斷制造所謂“爆款”內容,從小號邁向KOL,平臺收割用戶注意力和流量,保持熱搜熱度不減。然而,將熱搜異化為“飯圈模式”,卻嚴重損害了公眾權益。公眾的信任和情感,不斷被此類虛假信息所消耗,而每次事實反轉,都會讓當初深信不疑的公眾產生被欺騙和羞辱之感。
更令人擔憂的是,作為國內重要的網絡輿論平臺,熱搜“飯圈化”會導致內容生態劣幣驅逐良幣,反向鼓勵此類近乎零成本的不實消息持續“生產”,而展現真善美、引導正向社會價值觀的新聞卻被淹沒其中。
今年3月,國家網信辦介紹了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相關情況,專項行動將聚焦“自媒體”亂象、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等9方面問題開展整治,明確提出要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全面清理違規采編、違規轉載、炮制虛假新聞等典型擾亂網絡傳播秩序信息。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對于微博熱搜異化為“飯圈模式”所導致的種種亂象,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而平臺本身也要清醒認識到,不能將流量至上的“飯圈模式”置于底線責任之上,否則將面臨有關部門從嚴處理、公眾主流對此用腳投票的雙向危機,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