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勞動教育日益受重視,“過家家”式兒童廚具既能滿足小朋友的動手欲、參與感,又能把飯菜做熱,產品逐漸熱銷。但這些袖珍廚具隱藏的漏電、重金屬超標、燙傷等風險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兒童廚具是廚具而不是玩具,尺寸可以縮小,但安全不應“縮水”。(6月27日《經濟參考報》)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去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中小學獨立課程,“烹飪與營養”為其中一項課程內容。這直接帶動了兒童廚具的火熱銷售,不少商家的“爆款”產品月銷量超萬件。
然而,在兒童廚具熱銷的背后,其產品安全性令人擔憂。江蘇省消保委近期聯合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開展了兒童廚具的比較試驗,從電商平臺購買的10批次不同品牌的樣品中,有7批次存在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情況。網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兒童廚具在電器線路、材質涂層等方面存在問題,“電爐第一次使用就冒煙,有糊味”“涂層全粘到煎蛋上了”“一不小心燙傷了”……
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與兒童廚具缺乏相對應的生產標準有關。眼下,市面上使用的廚具都是遵循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等標準。作為新生事物,我國還沒有針對“兒童廚具”的食品安全標準。不少兒童廚具只是按照成人廚具的規格進行簡單縮小,成人操作、使用或許沒有問題,但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兒童來說,并不能保證其安全無虞。此外,還有部分兒童廚具直接被當做玩具生產,安全性更是無從保障。
對于消費者而言,產品安全是第一位的。雖然兒童廚具具有玩具的娛樂功能,但烹飪不是“過家家”,兒童廚具安全更不能被當成“兒戲”。兒童廚具不能只是成人廚具的“縮小版”,必須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重新設計。比如,鍋具應設置保護裝置,防止燙傷、迸濺;刀具應在開刃和材質上進行改良,防止切傷手指。此外,鑒于一些孩子喜歡啃咬玩具,兒童廚具的材質也應進行規定,盡可能采用“食品級”“醫用級”材質,避免甲醛、重金屬、塑料劑等成分影響孩子身心發育。
去年,江蘇省孕嬰童用品協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準備聯合全國相關頭部企業和國家相關檢測機構,共同制定團體標準,推動兒童廚具有屬于自己的標準。這一方向值得期待,但也應看到,團體標準不具有強制力,對企業約束作用有限。相較之下,更希望有關部門出面牽頭,針對兒童廚具制定強制性標準。
《標準化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從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兒童廚具需要有相配套的強制性標準,全面規范企業生產行為。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管,對于不合格產品依法查處,讓生產兒童廚具的廠家不敢將其視同兒戲。
此外,家長在為孩子選購兒童廚具時要注意鑒別,不能一味圖便宜、看顏值,更要仔細查看產品的合格證明,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在使用過程中,不能拿兒童廚具當“哄娃神器”,自己做“甩手掌柜”,必須做好看護和引導工作,培養孩子安全用電、用火的意識。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