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時刻總是自帶熱度,今年的6月7日,我國也再次迎來了高考首日。與以往不同的是,在人工智能的熱度加持之下,AI挑戰高考語文的新聞刷屏。
在一場關于高考直播的中,百度搜索正在內測的“AI伙伴”現場挑戰高考語文考試,包括作文、微寫作、古詩詞賞析、文言文翻譯、閱讀填空等題型。一篇文言文作文甚至迷惑了資深語文老師莊臨旭,誤以為是真人所寫,給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水平都超過95%的同學。
參與直播連線的清華大學科普大V學霸“畢導”也直言:“再來一次高考語文,我可能考不過它。”他還感嘆,“人均學霸的時代就要來了。”
(相關資料圖)
2022VS2023 度曉曉作文早已“高考通關”
事實上,早在2022年高考,一篇出自“數字人考生”的高考作文刷屏——由百度推出的數字人度曉曉,作答了全國新高考Ⅰ卷題為《本手、妙手、俗手》的議論文,曾擔任北京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的申怡老師給出了48分的成績。據介紹,根據歷年情況,獲得48分及以上作文成績的考生,僅占不到25%,也就是說,度曉曉的作文分數已趕超約75%高考考生。
業內普遍認為,高考作文這類長文本寫作對于AI挑戰很大,不僅要求邏輯連貫、主題清晰,還需具備較高的可讀性、創造性。因此,度曉曉的作文“成績”意味著AI技術的“高考通關”。
今年的高考AI伙伴,是去年就因為寫高考語文作文而成功出圈的AI數字人度曉曉帶來的助手。AI伙伴是利用百度語義檢索技術+大語言模型的結晶,而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在這次高考連線直播中,百度集團副總裁、搜索平臺負責人肖陽現場教授觀眾如何正確地使用提示詞,讓AI產生更好的結果,可以歸納成一個公式:提示詞=任務+角色+上下文背景+細節補充。比如用“AI伙伴”做杜甫的《病柏》古詩詞閱讀理解,在不做提示詞優化的情況下,得到的答案較為全面,中規中矩;但在經過提示詞優化之后,答案質量顯著提升。
大模型加持“AI伙伴”高考開始卷“搜商”
在AI時代,掌握提示詞是核心能力。無論輸入什么問題,大模型總能給出答案,但是要讓它生成高質量的內容,就需要用戶輸入若干優質的提示詞。對同一個大模型,給予不同的提示詞會生成不同的結果。可以說,誰擁有提示詞工程能力,誰就拿到了釋放大模型強大生產能力的鑰匙。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就曾在一次演講中大膽預測:10年后,全世界有50%的工作將是提示詞工程。
肖陽表示,“未來不僅要卷智商、情商,還要卷‘搜商’。就像互聯網時代,能夠更好地使用搜索的人,優勢越來越大,差距會越拉越大。AI伙伴是搜索代際變革的一部分,更好地使用提示詞,更好地使用AI伙伴,獲得的優勢會越來越大。提示詞工程應該是AI時代每個人的必修課,用大模型去創造更多、獲得更多。”
在今年5月底舉行的2023萬象·百度移動生態大會上,肖陽就演示了“AI伙伴”的能力。這款全能的“Al伙伴”,能夠聽懂用戶的任何問題,并用語音進行互動,還能幫助用戶標記答案中的重點,提供權威的來源,同時支持調用各種工具和服務,以及根據用戶意圖制作圖片或進行文案創作,如一位貼心伙伴時刻陪伴用戶,讓用戶隨時隨地與未來對話。
此外,在百度搜索“高考”即可進入百度高考專題頁面,百度利用平臺和技術優勢,提供各類高考信息和服務,在百度APP內搜索“高考”,即可體驗一站式AI助考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備考服務、在線查分、志愿填報、錄取查詢等,全面覆蓋考前、考中、考后三大階段。此外百度在今年基于AI技術全面升級了高考的搜索體驗,首次推出高考搜索指數,還升級了如AI志愿助手等服務,全程助力高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