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新醫改啟動以來中國醫療衛生工作的核心,其中一條重要的實現路徑是讓整個行業實現信息化,進而推動數字化。
(資料圖)
網絡技術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隨之而來的是各行各業被顛覆,從信息技術滲透升級到云服務覆蓋,行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相較而言,審慎的醫療行業“觸網上云”較慢,大型醫院是早期零星的探路者,在九十年代,開始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規范財務流程。
2011年電子病歷建設起步,整個醫療體系踏上了信息化征程;2018年,“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政策發布,讓行業站在數字化轉型的新起點;醫療機構不僅要增強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還要配合政府深度參與突發性公眾衛生事件應對等工作,由信息化與數字化保駕護航的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緊迫性加劇,進一步地,支撐數字化醫療信息平臺系統的醫療云服務重要性凸顯。
在此之前,云服務已經在泛互聯網、政務等領域大展拳腳,而在醫療行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2021年末,《“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印發,要求加快建設醫療重大基礎平臺及醫療專屬云,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數據共享及業務協同。醫療云服務發展節奏加快,據測算,2021年中國醫療云市場規模137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26億元。
云計算重塑醫療信息化底座
在政策推動、需求爆發和IT廠商積極參與的合力推動下,醫療信息化系統已初步建立,下一步是建設支撐基層醫療業務的數字化醫療平臺,但是,在這過程中也不斷有新挑戰出現。
包含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數據的醫療數據規模呈爆發式增長,讓傳統的IT架構底座不堪重負。在不斷疊加的專科信息系統中,既要個性化解決方案,又會再對數據存儲帶來新要求。以醫保信息化系統為例,醫保電子憑證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通使用,全渠道激活用戶突破12億,而這一規模還在上升。
已經建成的醫療信息化系統又急缺專業的運維管理服務,要知道,物理服務器一旦出現故障無法修復,所有數據將付之東流。此外,醫療數據的安全防范措施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因為普通服務器傳輸數據時,信息裸露在外,被黑客攻擊泄露的危險系數很高。
幸運的是,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底座建設有著眾多的參考范本,云服務在泛互聯網、政務等多個領域內改造或替換了原有架構,解決了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數據擴容、信息安全等問題。
云平臺天然具有彈性存儲和彈性算力特性,能滿足醫療數據規模的指數級增長需求。同時,云平臺的計算資源可以滿足各醫療專科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測試。另外,云平臺具有集中的運維能力,能支持多個醫療機構和信息系統的運維,降低工作量的同時提升效率、提高專業度。在安全方面,云安全解決方案會提供專業的災備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醫療上云大勢已定,醫療云服務市場競爭激烈,以各大互聯網云廠商、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云平臺等均在積極參與。其中,天翼云一馬當先。
IDC日前發布的《中國醫療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2021:云廠商各辟蹊徑》(IDC , 2023年1月)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醫療云基礎設施服務的市場規模比上一年增長47.0%,中國電信天翼云以15.0%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名。
醫療云的未來繞不開三大發展重心
不同于其他行業的應用,云計算要適配醫療行業的信息化發展、數字化改革,就要通過自身技術手段去滿足行業更垂直和精準的要求。
首先,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不同醫院、各級公衛系統等進行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不同,且頂層統籌規劃不太完備,各系統之間分散且割裂,信息難共享、不互通,隨著醫療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滲透,數據孤島問題愈發嚴峻。這意味著僅僅向醫療健康行業提供可以橫向無限擴展的云架構遠遠不夠。
對此,政策端已指明醫療云的發展方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中的建設原則部分提出,要堅持統籌集約,共建共享。換句話說,醫療云在打通數據方面要做到“分布與集約相融合”,這與天翼云4.0架構不謀而合,即通過分布式的算力、分布式的存儲和邊緣的能力滿足各級醫療機構的不同信息化需求,并通過高速互聯的網絡和算力調度平臺實現業務管理、數據可控。
其次,醫療健康行業信息化建設復雜程度高,既要滿足醫療數據規模爆發式增長,還要支持新醫療系統的持續增加,又要緩解運維壓力,并確保生產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屏障建立,多重挑戰之下,就需要醫療云平臺要達到“敏態與穩態相統一”。
一方面,可靠、可用,滿足云原生業務的快速部署;另一方面,具備高擴展性和高敏捷性,以滿足系統頻繁升級需求和降本增效訴求。
再者,當前醫療云建設熱潮已經涌來,“優化與合作相呼應”理應成為行業發展共識。根據2021年IDC Industry CloudPath調查,2022年中國醫療行業已有16.9%的醫院、醫共體等單位實現了IT基礎設施的整體上云。衛健委和醫共體等醫療衛生單位已經加快上云的進程,65.2%的機構計劃在未來一年內上云,同時50%的機構正在考慮升級云平臺。
對天翼云而言,10年來不斷對產品能力進行打磨和提升,走通了迭代運維管理、故障響應、客戶服務等環節,并結合新興技術連續開發新產品,以快速、及時滿足行業需求。合作共贏方面,天翼云與產業鏈合作伙伴打造聯合實驗室,通過產品適配、方案融合、服務聯合的方式,實現全面合作。
作為負責城市智慧醫療、城市醫學影像平臺運營和全電子化病人影像服務普及應用的企業,寧波全網云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網云醫療”)在醫療影像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遇到了醫療業務系統種類繁多、醫療影像可靠性要求高、醫療數據安全防護需求強的三大痛點。
鑒于此,天翼云聯合全網云醫療上線“云膠片”服務,實現醫療影像上云,醫生診斷效率提高,可隨時隨地調閱信息進行診斷,患者就醫體驗改善,能減少異地奔波和重復檢查成本。
服務醫療健康全行業,天翼云如何做到?
中國電信天翼云在10年技術、行業深耕中,已形成“2+4+31+X+O”的云網資源融合布局,其中,“2”是內蒙古、貴州兩大航母級資源池;“4”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川陜渝四大區域中心資源池;“31”是指國內部署的31個省級數據中心;“X”指廣泛分布的邊緣節點,部署在離用戶最近的層面;“O”是指海外節點。這為天翼云面向上云節奏相對緩慢行業進行服務延伸,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立足于醫療健康領域,依托已有資源,中國電信天翼云搶先布局醫療云,發布“醫療云專區”,并于2019年啟動首批生態合作,邀請產業鏈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在行業應用層面充實“天翼云醫療云專區”能力。
2020年8月,中國電信聯合合作伙伴發布的基于天翼醫療云專區的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涵蓋了數字醫共體平臺、全績效系統、云HIS、醫療云桌面、5G遠程醫療、云HRP系統等六大領域。一直以來,天翼云為醫療行業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及醫療機構提供了云遷移、云災備、云協同、云科研等各類云服務。
如今,天翼云已經形成了公共衛生疾控云解決方案、縣域醫共體建設方案,以及醫院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方案等。舉例來看,在天翼云為北京積水潭醫院提供的解決方案中,不僅整合再造了其院內硬件基礎環境,并通過云端技術讓醫院在現階段實現了數據、影像的云端存儲,異地容災備份及云端調閱。
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其他傳統行業,醫療上云最早由政策驅動,上云內容更多集中在laaS資源層,未涉及核心系統,而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全面襲來,醫療上云儼然成為行業發展的確定方向,更多基層醫療機構開始主動擁抱云平臺,他們更加注重“就近”選擇云服務商,那么布點密集的運營商無疑是最佳選項。
在云市場越來越強調信息安全的當下,信息敏感的醫療健康行業也不例外,因此國企背景的運營商也更受青睞。在實踐中,天翼云的架構部署采用“一城一池”模式,既滿足醫療數據不出市,又符合安全合規要求。
據了解,天翼云已經推動31個省級醫療云平臺上線、200余個地市級醫療云平臺運行和 8000余家醫療機構上云。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管理意識持續提升,中國萬億醫療健康市場還將擴大,作為支撐行業快速發展的云廠商要管理更多的信息化資源,提供更豐富和更便捷的醫療云服務,而這也是天翼云在醫療云領域持續探索的方向。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