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幫助人們快速獲取信息。網課階段,也是網絡的存在,讓學生們得以“停課不停學”,不會因此落下功課。
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也產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短視頻的興起,讓學生們小小年紀就能接觸到一些網絡用語,惡搞視頻。
而且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走紅,學生們也開始跟著“模仿”。于是乎,我們經常能在中小學生的嘴里聽到:“雞你太美”、“你個老六”等等人一頭霧水的“爛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不少老師反映,這種網絡爛梗幾乎侵占了很多中小學生,在中小學校大為流行,很多學生甚至以知道,會說這些網絡用語而沾沾自喜。
中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方式應該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糾正。對于這種現象,官媒發表了看法。
近年來,這類網絡用語幾乎越來越火,越來越流行,但是如果了解這些梗的背景,就會發現,它們不僅爛俗,而且“惡臭”。
部分爛梗甚至帶有侮辱人的含義,令人不敢恭維。如果讓學生們長時間受這種網絡爛梗的影響,張口閉口就是這類“污言穢語”,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于是乎,人民網表示,不能讓惡俗的網絡爛梗毒害了孩子們,也不能拿惡俗當幽默。要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共建共治,家長要多陪伴,學生也要多多引導。
作為平臺方,更好好好的整治網絡環境,這不僅僅是為了青少年的成長,對于成年人來說,也百利無一害。
深度分析:
在網絡時代,我們享受了網絡帶來的便利,就要承擔它帶來的風險和弊端。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快速的獲取信息,甚至催生了很多新興職業的發展,有人以互聯網牟利,那么就要接受互聯網帶來的一些弊端。
但是這種低俗的爛梗在中小學大肆流行,影響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當其開始影響教育領域的時候,就應該得到重視和整治了。
不過想要笑出這些網絡爛梗,光靠一部分人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需要大家建立共同的目標,網絡的環境才能更加干凈,青少年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才能避免受到這些網絡用語的影響。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們遠離“爛俗的網絡梗”
以身作則,用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就像是一面鏡子,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源自于模仿,家長做什么,他們對什么就比較好奇。如果在學生們比較小的時候,家長就喜歡抱著手機刷短視頻,玩游戲,那么也會讓學生產生對手機等電子設備強烈的好奇心。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以身作則的方式非常關鍵,這也能為孩子們入學打好基礎,讓學生們建立對學習意識。
減少學生電子設備的使用
等到學生上了小學一年級之后,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看手機,學生也會對網絡世界產生好奇的心理,絕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在網絡科技的今天,其實并不現實。
但是青少年畢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家長要多監督學生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禁止學生看短視頻,可以看一些有意義的電影、動畫,反而能讓學生們在網絡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
其實在學生們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比起虛擬的網絡世界,家長們帶著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要更加有意義。
而且還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自然風光,和植物知識,對他們的成長更加有幫助。現在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比較大,需要緩解壓力的放松方式。
但是刷短視頻還有玩游戲,絕對不是緩解壓力的唯一方式,有的是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在從手機里面看世界,更加有意義。
想要凈化網絡,讓青少年們更加健康的成長,除了家長的監督老師的引導之外,平臺方的有效監管更加重要。網絡上也有很多正能量的視頻創造,要加強監管和篩選,才能還互聯網一片凈土,才能讓學生們更加健康的成長,家長也更加放心學生們在網上沖浪。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