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科大訊飛切入AI健康賽道 發(fā)布首款智能助聽器產品
在如今信息流爆炸的時代,視頻、音樂這些流媒體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輕易獲取,幾乎人人都離不開耳機,再加上長時間環(huán)境噪音的侵入,現(xiàn)代人都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困擾,尤其是老年人因年齡增長帶來的聽力損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目前共有2.2億人患有不同程度聽力損失,占全國人口的15.84%,中度以上聽力障礙人數(shù)占到總人口的5.17%,即7200萬人。
聽力損失患者以老年人為主,60歲以上老人在全部聽力障礙患者中占55.31%。
助聽器作為聽力損失者康復的主要手段,在我國佩戴率不足5%。
如上圖,聽損達到中度以上,日常溝通就需要使用助聽器輔助溝通了。
但大部分人都沒及時干預,如果長期不加以處理,可影響語言能力,妨礙其正常生活,尤其老年用戶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對于聽損用戶來說,最有效的干預情況,就是通過檢查再決定是否要選配助聽器。
而購買助聽器的流程其實和配眼鏡一樣,并不是買來直接使用的,而是需要經歷驗配這個過程。
簡單來說,整個流程就是:檢查聽力并評估->助聽器樣機試聽效果->決定助聽器的款式->取機調試->評估測聽結果。
其中在決定款式階段時,如果是定制款助聽器,還需要定制耳模,一般花費5-10天左右。
那,市面上有沒有可以縮短驗配時長,到手就能使用的助聽器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尊享版。
就在2022年5月,為切實解決老年人和聽損患者 “用不起”、“不會用”助聽器等社會醫(yī)療難題,科大訊飛切入AI健康賽道,發(fā)布了首款智能助聽器產品。
這款智能助聽器主打App自主驗配、自適應場景識別等差異化優(yōu)勢功能,成為助聽器市場上的一匹黑馬。
3月12日,訊飛智能助聽器在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全球盛典 2022頒獎典禮上,獲得2022中國設計智造大獎銀獎,可謂設計是不同凡響。
采用了別致的藍牙造型外觀,也讓筆者很好奇,聆聽效果與市面上的專業(yè)助聽器有什么不同。
二、外觀:藍牙耳機造型的助聽器
白色的機身,流線的造型,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與市面上的藍牙耳機造型別無二致。
整體外觀簡約,下面的實體按鈕可以開啟藍牙匹配模式。
磁吸吸納與充電一體的充電盒,滿電狀態(tài)下可提供28小時的使用時長,長時間續(xù)航出行無憂。
充電盒這四個孔是指示器,可以讓佩戴者直觀了解不同的使用狀態(tài)。
在電池倉電量低時,打開狀態(tài)會看到有一顆綠燈閃爍。
在充電時,會有一顆綠燈閃爍,四顆燈全亮則表示已經充滿電了。
在進入配對模式后,四顆綠燈會切換到呼吸模式,成功后自動熄滅。
助聽器本體,采用的是長柄藍牙耳機造型,滿電狀態(tài)下可提供長達10小時的時長。
助聽器配有獨立入耳檢測傳感器,佩戴自動開機,放入充電倉自動關機。
助聽器側面有三個按鈕。
感嘆號是多功能按鍵,可用于切換場景,來電時也可以通過短按來實現(xiàn)接聽的操作。
+和-鍵用于更改收聽的音量。
耳塞添加了銀離子抗菌劑,通過了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安全性認證,持久有效抗菌,抗菌率高達99.9%,可有效避免長期使用耳道出現(xiàn)發(fā)炎等問題。
并且耳機本體采用了雙麥波束成形算法,可以精準聚焦于前方語音,同時去除周圍環(huán)境噪聲,聆聽的同時達到聚音的效果,讓溝通時面對面交流更輕松。
耳塞默認為中號,包裝內附帶有大號和小號耳塞可選。
在使用時,需保證耳塞與耳道不要有太多的空隙,否則會引起聲反饋導致耳機出現(xiàn)嘯叫聲。
充電盒也非常方便,底部采用了主流的USB-C充電端口,只需要2小時就可以充滿電。
包裝內還附帶了說明書、可更換的小號和大號耳塞、USB-C充電線。
三、助聽器介紹:種類繁多價格昂貴 建立良好使用習慣更重要
市面上的助聽器,種類繁多,我們就介紹常見的幾類。
對于聽損用戶,一般選擇的款式是耳背式和耳內式這兩大類,這兩大類又可以細分不同款式。
耳背式又分為耳背型助聽器(BTE)、外置受話器式(RIC)這兩種主流款式。
這倆都合適對聆聽效果要求較高的用戶、對美觀沒那么在意的中重度聽損用戶使用。
耳內式就是前文說到的定制款,分4種主流款式,從體積從大到小、價格從便宜到貴,依次為:耳內式助聽器(ITE)、耳道式助聽器(ITC)、完全耳道式助聽器(CIC)、完全隱形式助聽器(IIC)。
年輕聽損用戶,更多考慮的是美觀、實用性、舒適度,還有性價比,這四個款式中,選擇更多的是ITC、CIC。
就以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尊享版同樣16通道配置相比,萬元價格也只能買到功能比較基礎的ITC/CIC款式,如果想要搭配藍牙、更好的降噪等功能,價格翻倍也并不是沒可能,這還是一只的價格,而不是一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通道數(shù)只是說可編程通道數(shù),通道數(shù)越高,可以將低、中、高頻率劃分得越細,聽感舒適度、細膩程度也是低通道無法比擬的,也有助于提升言語的理解度,方便驗配師對助聽器出現(xiàn)的聆聽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那IIC呢?體積更小,隱藏在耳道內幾乎看不到,不是更合適嗎?但它將體積做小是有代價的,無法集成藍牙、雙麥克風等硬件,導致輸出功率偏小,聆聽清晰度的效果要比ITC、CIC款式稍差一些,更多針對的是中、重度聽損,對隱蔽性要求較高的用戶。
價格更是不低,即便打了折扣,也要比ITC、CIC款式貴上不少,所以只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用戶才會考慮。
當然這款產品也是耳內式助聽器的黑馬,做到了40dB,市面上目前沒有看到,價格還更便宜,可以說是將耳內式做到了極致。
還有一種老年人用戶中最常見的盒式助聽器,體積似香煙盒,導線較長,掛在胸前小袋內或衣袋內,優(yōu)點就是價格便宜,一般價格在百元左右,并且輸出功率夠大,聲音洪亮。
但這類助聽器就是簡單將聲音放大,無法針對聽力損失的頻段進行補償,對聲音的定位功能較差,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聽力的二次損傷。
其實這樣的情況,與戴耳機類似,在長時間佩戴、或耳機音量過大時,耳毛細胞便會受到外界的過度刺激,造成耳毛細胞受損甚至死亡,耳毛細胞死亡后不可再生。
所以聽力健康的用戶在使用耳機時,要遵循 “60-60-60”原則,即音量不要超過總音量的60%,每次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畢竟聽力健康,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否則真的是“前期燒耳機、后期燒助聽器”了。
三、體驗:可在家自主驗配 字幕助聽、更換場景功能很貼心
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還可以配套的“訊飛聽力健康”App工具,來對助聽器的功能進行調整,iOS/Android端都可以兼容,省去了還需要手機專門適配的麻煩。
——主界面
訊飛聽力健康App主界面,首頁的功能入口分為四大版塊:自主驗配、字幕助聽、切換場景、更改拾音方向。
非常簡潔,沒有多余的廣告和紅點提示,即便是老年用戶,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
——自主驗配
首次佩戴時,通過自主選配,根據(jù)界面提示,來檢測聽力損失程度,整個過程最多只要5分鐘即可完成,建議在較安靜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測試,讓測聽結果更加準確。
在得到結果后,科大訊飛助聽器可以聽力圖的損失程度,來通過量身定制出適合不同聽損患者的方案。
得益于訊飛自研16通道WDRC技術,在家就能夠對聽損患者各頻段聽力損失量身定制補償方案,減少配機等待時間及門店調機的來回奔波,省時省心省錢。
——字幕助聽
科大訊飛在智能文字、語音識別領域上,有著20余年專注智能語音研究,擁有不少領先的成果,在國內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領頭羊。
得益于此,訊飛科大將字幕助聽功能帶到助聽器上,配合助聽器的訊飛臻享聲麥系統(tǒng),讓用戶在聽得清的同時,也能看得見。
以播放《三體》電視劇部分片段為例,識別的速度較快,聲音和文字同步顯示出來。
不過畢竟是輔助工具,在播放語速較快片段,可能會出現(xiàn)識別不準的情況,比如圖中的“那也就意味著也就是說我一直不存在”這一句中,將“物理”識別成“我”了。
但整體來看,字幕助聽這個功能的識別正確率還是非常高的,并且這個功能沒有使用時長限制,還支持河南話、粵語、西南官話方言。
字幕助聽還支持角色分離功能,在對話時可將講話人進行角色識別,方便用戶識別,讓溝通更加輕松。
——降噪場景
在此界面下提供了兩個切換場景:自動適應場景、手動切換場景。
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內置的自研AiScene場景識別系統(tǒng),可實時追蹤用戶所在環(huán)境,均衡通道降噪調節(jié),最終得到完善的環(huán)境噪聲抑制方案。
在自動場景下,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可在6561種降噪模式自動切換,AI智能動態(tài)降噪系統(tǒng),根據(jù)信噪比動態(tài)調節(jié)聲音抑制量,噪音頻段分布,智能精細調節(jié),均衡各通道,還原清晰度,讓用戶在聽感舒適的同時,聽得更清晰。
手動切換更合適場景比較單一的場景,這里提供了通用、戶外、室內、觀影四種模式,用戶可根據(jù)需求選擇。
——拾音方向
科大訊飛助聽器可更改拾音方向,因為采用了雙麥陣列拾音,想要聚焦前方、或是全方位的聆聽,都可以隨心調整。
其中前向拾音通過雙麥波束成形算法,讓聲音精準聚焦于前方語音,同時去除周邊噪音,讓面對面交流更輕松。
五、總結: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彌補價位空缺 2199元物有所值
從外觀和體驗來看,這款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彌補了百元和萬元助聽器產品中間價格的空缺,在足夠實惠的同時,帶給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
加上藍牙造型,即便外出佩戴也不夠突兀,在旁人來看,這只是藍牙耳機罷了,誰能想到這還是助聽器呢?
也有用戶說了,那用某些品牌藍牙耳機的收聽功能,是不是也可以起到助聽器的作用?
這么想的人其實并不少,但實際體驗下來,在別人發(fā)出的聲音后,在傳輸?shù)蕉鷥嚷牭剑舆t相當夸張,在體驗上并不算太友好。
就以觀看視頻為例,出現(xiàn)音畫時不同步的情況,那該是什么心情?健全用戶感受到0.5秒的偏差,就已經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感,觀影效果別提有多差了。
對健全用戶來說,直接關掉視頻即可,但依賴助聽器的聽障用戶只能被迫使用,長時間會對設備產生抵觸情緒。
加上音量也補償不到位,聽得見≠聽得懂,過快的語速、模糊的發(fā)音以及嘈雜的環(huán)境等都會成為影響用戶對于聲音信息的獲取和理解聲音的因素。
所以目前來說,藍牙耳機并不能替代專業(yè)的助聽器。
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創(chuàng)新3毫秒無感延遲技術,改變“梳狀濾波器效應”導致的受損延遲,消除音質失真,低于FDA的<15毫秒延遲標準,讓用戶在日常交流還是當做藍牙耳機使用,都能帶來“音畫”一致的體驗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助聽器還有一點與眼鏡選配上有著根本的不同,聽損用戶首次佩戴助聽器后,可以說是大腦對聲音的重建,需要適應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大約在1個月~3個月左右才能達到較好的聆聽水平。期間也需要家人配合,幫助用戶建立起對不同聲音的反應。
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特有的自主驗配、字幕助聽這些功能上的小細節(jié),可以幫助用戶聽得好的同時,理解更精準,方便用戶在日常溝通不存在瓶頸。
從體驗而言,這款智能助聽器更合適輕、中/重度聽損用戶使用,如此專業(yè)的表現(xiàn)已實屬優(yōu)秀,可以說是未來可期。
科大訊飛智能助聽器至尊版只有2199元的價格,可以幫助長輩聽得更好,讓日常溝通不再受到聽力限制,可以說是物有所值了。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