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春分啦,全國各地已陸續踏入春天。在萬物生長的春天,我們不僅需要賞春踏春的好心情,當然還得搭配一手拍照的好手藝。
繼 「用小米手機專業模式拍大片(上集 )」推出 后 (點擊復習→直接拿捏 ) ,今天我們終于迎來了下集。兩篇手機專業模式教學一起看,必雙效合一,助你拍出春日美好回憶。
來,找個舒服的姿勢一起學起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01 「S:快門速度」
有關“凝固”的藝術
首先登場的是專業模式中的「S:快門速度」。快門是“光的閘門”,快門速度是光線照射到相機傳感器上,開合一次所需要的時間,類似我們眨眼,眼睛從睜開到關閉的時間。
快門速度的單位是“秒”,當我們把快門速度調到“1”,即快門速度為1秒。本質來說,調整快門速度也就是調整曝光時間, 快門速度數值越大,代表快門打開的時間越長,快門速度越慢。
快門速度主要肩負2個職責。首先是改變畫面亮度,快門速度快,相當于快門被快速打開又關閉,此時手機進光量少,對應畫面會稍暗一些。當調慢快門速度,快門的打開時間更長一些,此時進光量更多,畫面也就明亮一些。
簡單理解就是, 快門速度越大,進光越充足,照片越明亮。(快門速度的分母越大,打開快門時間越少,1/2000的快門速度大于1/200的快門速度),下圖展示了同一個場景,同樣的ISO(感光度),兩張照片在不同的快門速度下的明暗對比。
快門速度第二個功效是給畫面中物體施加“凝固”魔法,常用的創作方法為“高速快門”與“慢速快門”。高速快門相當于拍攝時間很短,能抓拍定格快速移動的主體,例如玩耍的小狗,跳躍的貓咪或是飛翔的鴿子等,當動態的人或物被“定住”,仿佛時間在畫面上靜止了。
下圖中的被定格的飛鴿,使用的快門速度為1/2500s 。我們在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時,建議快門速度不低于1/1000s。
慢速快門,意味著拍攝時間更長,對應進光量變多,此時拍攝的不是短暫的一瞬間,而是一小段時間內畫面的凝結。
下圖拍攝的北京國貿夜景車流, 記錄了1秒內車流及燈光在移動過程中形成的軌跡,畫面呈現出明顯的 “流動感”。拍攝夜景車水馬龍感,可以將 快門速度設置為1-2秒左右,要注意拍攝時盡量保持手機穩定,可采用三腳架進行固定。
慢速快門也可以拍攝瀑布或海浪,能捕捉到光影與水流的變化,還可以塑造水面的“絲綢”感。如果初次使用快門速度把握不準,也可以點擊快門速度左側的“A”,意為自動快門速度,手機相機可以根據測光結果自動匹配合理的快門時間。
02 「ISO:感光度」
你感覺到光了嗎?
ISO 是感光度,意為感光元器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名稱起源于膠片時代,那時候感光度是膠片的固定屬性,只能購買對應感光度值的底片。進入數碼時代,感光度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通常來說,向右滑動,ISO數值變大,代表對光線更敏感,讓畫面更亮。而向左滑動,ISO數值降低,畫面亮度也隨之降低。
拍照時,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照片上有噪點,這可能是設置了過高的ISO值。雖然在昏暗環境下,調高ISO值能讓畫面變得更亮。但如果調得過高,會出現畫面噪點,導致畫質下降。例如下圖的夜晚山桃花,ISO設置為640,噪點較少,圖片質量更好。而把ISO設置為12800,此時噪點很多,圖片質量下降。
當拍攝環境光線充足時,要盡量使用低ISO值,可以讓畫面更清晰、細膩。
ISO與快門速度也密切相關。當調整快門速度后依然難以捕捉更多光線時,可以通過增加ISO值讓畫面變亮,再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快門速度。
03 「EV:曝光補償」
我來“補個光”
曝光補償,就是提高或降低畫面的整體亮度。補償減少,畫面越暗;補償增加,畫面越亮。
EV數值在-4~+4之間,當我們感覺畫面暗時,向右拖動可以增加畫面亮度。如果覺得畫面太亮,可以向左拖動降低EV值,從而降低整體畫面明暗。
拍攝夜景時,通過調整曝光補償可以營造出不同的“夜感”。
例如下圖中夜晚的建筑,由于夜空為暗,建筑為亮,拍攝時相機可能無法展現出人眼所感受到的亮度,拍出來的夜空太亮或者建筑燈光過亮,此時調整曝光補償就能讓照片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04 「徠卡經典 VS 徠卡生動」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到了最后一個模塊,要為大家安利一個攝影師常用的功能,它也可以在專業模式中找到,就是專業模式的上方的 “徠卡生動”與 “徠卡經典” 2種畫質風格。
我們拍攝時,可以直接套用這兩種風格來調整畫面的影調和色調風格。徠卡經典風格,主要復刻了經典的徠卡風格,低飽和、中對比、四周有暗角,整體色調會偏冷一些。適合拍攝掃街、人文、建筑等攝影作品。
而徠卡生動,是繼承了徠卡血統的小米自研影像風格。中飽和、中對比、四周無暗角,整體的色彩飽和度鮮明一些,更適合拍攝人物、風景等。
徠卡生動VS徠卡經典,你更喜歡哪種風格呢?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的小編都喜歡。
攝影不僅是光與影的藝術,也承載了攝影者對生活的感受,日常的洞察以及人生意義的探索。每一次快門的定格都是一次奇遇,一次講述,一種表達。
讓我們拿起手機,收集2023年的珍貴片段,為日后的每一天積累幸福的回憶吧。
創意出品:小米編輯部
創意策劃:Daniel、羽蒙
頭圖設計:Corbusier
攝影:Daniel
撰文: 羽蒙
點在看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