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我國國內2022年銷售的2.64億部智能手機中,98.5%支持北斗功能,北斗功能正在成為智能手機“標配”,北斗系統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5月18日發布的《2023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北斗應用總體規模穩步提升,預計2023年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化應用將持續推進。
白皮書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較2021年增長6.76%。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整體穩定,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約3.76億臺(套)。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切換為北斗優先定位,北斗定位服務日均使用量已超過3600億次;2022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64億部,其中2.6億部手機支持北斗功能,占比達到98.5%;涉及地圖服務、導航和購物等的手機應用軟件,絕大部分已支持北斗應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號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的手機已正式發布……當前,北斗系統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更多應用場景正在形成。
在專業應用市場方面,交通、公安、農業等行業已初步實現北斗規模化應用,在通信授時、氣象監測、應急減災、城市管理等領域正在加速推進北斗規模化應用。北斗高精度智能駕駛系統也已形成規模化應用發展態勢,上汽集團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構建了北斗多源融合高精度智能駕駛方案,已初步形成了自主、可靠的北斗系統應用產業鏈閉環。
目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區域聚集優勢明顯。2022年,具有傳統發展優勢的五大產業區域實現綜合產值約3778億元,在全國總體產值中占比高達75.44%,其中京津冀地區綜合產值達到1048億元。長三角、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北斗位置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了衛星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區域一體化服務能力和10萬用戶并發的導航定位服務能力,進一步促進了導航定位服務跨區域合作,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白皮書表示,隨著北斗應用的泛在化、嵌入化、隱形化、標配化和業務化發展,北斗應用規模將更加巨大,應用場景和模式更加多元,形成以時空信息獲取、處理和服務為主的新經濟形態,并必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四五”發展關鍵時期,要緊抓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建設和完善產業創新體系、融合應用體系、產業生態體系、全球服務體系四大體系,持續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介紹,每年定期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是對國內衛星導航領域發展現狀及前景最綜合的年度性總結,研究編制工作已持續十余年,一直伴隨我國北斗系統建設和產業發展進程。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向綜合PNT與時空服務產業全面跨越升級,這必將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形成超萬億產業規模。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