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蟻族(北京蟻族的真實生活)?2021-08-06 16: 44,工作范
“蟻族”指的是承受精神和身體壓力比自己大幾百倍的工人,包括高知的“精英”。
(相關資料圖)
他們每天都很忙,但很難被重視,在工作的壓力下無法享受生活。就像螞蟻一樣,它們背負著比自身重量重上百倍的壓力,為蟻群做出貢獻。
此外,“蟻族”還描述了生活條件惡劣的農民工。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外國人付不起昂貴的房租,只有少數人能合租一套小公寓,就像住在山洞里的螞蟻。
不管怎樣,“蟻族”都是當代農民工的縮影,他們被貼上了“被忽視”、“底層”、“低出生”的標簽。他們帶著熱情來到大城市,希望有所作為。然而,現實和期望之間往往存在差距。
范曉曾經是“蟻族”的一員。范曉有他自己的艱辛經歷。今天,范曉將和你聊天。作為“蟻族”,我們如何抵御職場中的風險:
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組觀察到了三個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色蟻群。
他們發現,80%的工蟻都在為日常工作奔波,比如清理巢穴、收集食物,很少停下來休息。
然而,有一小群螞蟻幾乎不參加任何工作,整天無所事事。這組螞蟻被研究人員稱為“懶螞蟻”。
在以勤勞有序著稱的蟻群中,有幾個整天釣魚的壞同志,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
然而,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標記了這一小部分“懶螞蟻”,切斷了蟻群的食物來源。整個蟻群驚慌失措,那些勤奮的螞蟻開始驚慌失措,變得束手無策。這時,“懶螞蟻”挺身而出,帶領蟻群轉移到新的食物來源。
然后研究人員把所有的“懶螞蟻”都帶走了,剩下的勤勞螞蟻停止了工作,又開始搞得一團糟。直到“懶螞蟻”被放回,整個蟻群才恢復了正常有序的工作狀態。
這就是“懶螞蟻效應”。其實“懶螞蟻”并不是真的懶。他們只是勤于思考,懶于雜物。
回到我們個人,很多工作場所像勤勞的螞蟻一樣忙碌,卻忽略了身心疲憊。因為簡單重復的工作讓你看起來像勞動力,這樣的勞動力很容易被替代。
另一方面,“懶螞蟻”似乎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工作。然而,當團隊遇到危機時,他們可以帶領團隊找到出路。對于企業來說,這樣的“懶螞蟻”甚至比整天反復工作的勤勞螞蟻更不可或缺。
相比之下,“懶螞蟻”更像管理者,而勤勞的螞蟻是底層員工。想要擺脫螞蟻的標簽,首先要轉變思維,向廉價勞動力借錢,學會用腦子賺錢,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
在過去,創造“T”型人才非常流行,這意味著除了良好的教育基礎,一個人還需要一個特長來支撐他的生活,也就是俗話說的“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
但時至今日,“T”人才遠遠不夠,一項技能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這個時代更需要的是“π”型人才。
與“T”型人才相比,“π”型人才多了一條“腿”。這兩條“腿”一條是生存導向,一條是激情導向,即興趣。這兩種技能可以像人走路一樣互相替換。
例如,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視頻。制作視頻不是他的主業。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是對制作視頻感興趣,喜歡制作一些有趣的視頻來取樂。
他們的主業可能是店員或者外賣小哥,做視頻只是副業。如果有一天他失業了,他可以回家拍視頻,這也可以支撐他的生活。
“π”型人才比“T”型人才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今天,隨著信息的快速變化,行業處于危險之中,更不用說個人了。多一項技能,就多一條出路,就多一份核心競爭力。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不管領導給我什么任務,我總想做到最好。我也是這樣做的,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
有一次,領導安排我寫活動報告。我記錯了時間。當我發現時,我已經錯過了報道日期。領導沒在意,只是叫我盡快交上來。
當時,我不忍心犯這樣的錯誤。后來覺得領導好像對我有意見。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這件事,領導對我的印象不好。
這種情緒持續了將近一年。最后,在年夜飯上,領導問我有沒有壓力,我只是說出了我的秘密。領導很困惑,很久都不記得了。
其實這件事只有我一個人關心。因為過度自責,我開始懷疑自己。也是領導教會我,遇到問題,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直面自己。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后悔,生氣,大部分都是在和自己較勁。如果不談項目,會背地里罵自己。談判的時候為什么不說該說的話?如果表現不達標,我會暗暗后悔自己為什么不努力了。
自省當然很好,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犯錯,但是如果你總是批評自己,過分自責,你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最后你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你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連自己都不能感同身受,那不是太可憐了嗎?冷靜下來想想。是不是要按照現在的狀態生活,放下所有的壓力和不快,和自己和解?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不一定要苦中有苦,你是開朗的,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明朗。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