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后之亂經(jīng)過
中宗時期,韋氏專權(quán),一心想效仿武則天當女皇。勾結(jié)武三思,迫害忠良,任人唯親,大肆修建廟宇,揮霍無度。那么韋后之亂經(jīng)過怎樣的呢?
(相關(guān)資料圖)
韋后劇照
中宗即位之前被流放房州,受盡苦難。即位后,韋后與中宗享受了真正天子的生活,到處游玩,大肆奢侈,而此時天災連年不斷,邊患不定,百姓死傷無數(shù),使得朝政更加腐敗。韋后更是要求中宗封賞其父為王,雖遭大臣反對,但中宗還是一意孤行。武氏勢力強大,韋后便勾結(jié)武三思,武三思也因此勢力大增,官至宰相,更加肆無忌憚。中宗昏庸無能,韋后專政,武三思的為虎作倀,使得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人非常憤恨,時常進言勸中宗罷黜武三思,減弱武氏的勢力,加強李唐政權(quán)。但中宗不但不聽,反而聽信韋后的讒言,積極籠絡(luò)奸佞之臣,放任武三思迫害忠良之臣。張柬之、敬暉等大臣遭到流放,最后慘遭殺害。
韋后之女安樂公主野心勃勃,迫害太子李重俊,想代替太子之位。雖遭大臣反對,但并不死心。李重俊不甘,發(fā)動政變絞殺武三思等人,但不想禁軍臨時倒戈,兵敗被殺。平定太子政變后,韋后與安樂公主更加放肆,為當皇帝,韋后大肆宣揚武則天,并指使大臣上表贊頌韋后,寫成贊歌傳頌。此時韋后與安樂公主想臨朝奪權(quán)知心已暴露無遺,朝中大臣紛紛激憤不已。韋后心虛不安,伙同其女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秘不發(fā)喪,扶立太子李重茂,韋后自尊為太后,臨朝攝政,正當韋后沉浸在歡樂之中時,李隆基同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誅殺韋氏一族,結(jié)束了韋后之亂。
韋后之亂結(jié)果
韋后為了像武則天一樣權(quán)傾朝野,做了很多準備。但是韋后不是武則天,她的能力,還無法控制整個王朝。那么最終韋后之亂的結(jié)果究竟如何呢?
何賽飛飾演的韋后
由于韋后在朝政上指手畫腳,導致朝廷上烏煙瘴氣。忠良被逼死,賢臣被貶謫,引起了群臣極大的不滿。于是在神龍3年7月11日,太子李重俊率領(lǐng)羽林軍沖入武三思的府中,將韋后的爪牙武三思殺死,然后又帶兵進入皇宮,想要擒殺韋后及其黨羽。無奈最后因為寡不敵眾,李重俊被打敗。韋后的勢力進一步地增強了。
在鞏固地位以后,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了唐中宗,扶持了中宗的第四子李重茂為皇太子。想要學習武則天那樣控制皇帝從而垂簾聽政,最終實現(xiàn)女皇的夢想。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并不如她們所想。當她們以為自己將要勝利的時候,中宗皇帝的第三子李隆基發(fā)動了政變,徹底摧毀了她們的統(tǒng)治。
唐隆元年6月20日,也就是公元710年,李隆基率領(lǐng)人馬,殺入玄武門,殺死了韋播、高嵩等韋后爪牙。然后沖入后宮,將后宮的防御全部摧毀。在混亂之中,韋后慌張地跑進飛騎營,想要躲過一劫,結(jié)果還是被亂軍所殺。韋后的黨羽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也先后被斬首示眾,韋后之后徹底被李隆基終結(jié)。
通過韋后之亂的結(jié)果,可以知道,韋后雖然有奪權(quán)的勢力,但是沒有穩(wěn)固的政治基礎(chǔ)。韋后奪權(quán),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韋后之亂和太平公主之亂
中宗復位后,韋后野心膨脹,開始專權(quán)。歷史記載中的韋后之亂是什么樣的呢?
太平公主劇照
韋氏初當皇后,開始縱情享樂,勾結(jié)武三思把持朝政,大肆封賞韋氏一族,逐漸形成了以韋后為首的韋氏政權(quán)。武三思在韋后與上官婉兒的幫助下,迫害擁立中宗的功臣,對反對韋后暴行的人殘忍殺害。此時的武三思官至宰相,橫行朝野。李重俊雖是太子,但非韋后親生,其女安樂公主一心想取而代之,李重俊受到威脅,鋌而走險發(fā)動政變。雖然誅殺了武三思等人,但韋后有恃無恐,更加肆無忌憚。此時的朝廷混亂不堪,加上天災不斷,百姓戶口大大減弱。中宗死后,韋后攝政,大肆任用親信,其行為因起諸多朝臣的不滿。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勢力謀劃發(fā)動政變,鏟除韋氏黨羽,擁立李旦為帝。
太平公主,善謀略,工于心計,那么歷史上的太平公主之亂是怎樣的呢?
太平公主自小就對政治感興趣,參與過很多次宮廷政變,最為突出的就是與李隆基之間的皇位之爭。相王李旦即為唐睿宗,當時唐睿宗與太平公主意見相同,而李隆基想要爭得皇位。不同的意見勢必造成爭執(zhí),太平公主想要打壓李隆基的政治勢力,扶立弱小者為帝,以便控制。積極制造事端,大肆宣揚李隆基非長子不能繼承皇位,應當廢掉。而李旦也極力維護妹妹,以致后期朝中大臣大多出自太平公主的勢力。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準備起兵誅殺太子李隆基,不料李隆基先發(fā)制人,滅掉了宰相,誘殺了御林軍頭目。太平公主情急之下躲入山寺,三日后被賜死。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