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水漫金山的故事不是發生在浙江,而是發生在江蘇省鎮江市。另外,水漫金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于《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的故事: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之中,白蛇娘子與許仙一見鐘情后,就結為夫妻。法海和尚見到許仙面帶妖氣,就把他帶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后,白蛇娘子帶領小青蛇來尋夫,法海不許。白蛇娘子無奈只好與法海斗法,于是水漫金山,白蛇搬來四海龍王與蝦兵蟹將幫忙,法海搬來天兵天將來對付白蛇,將白蛇壓在雷峰塔下。
金山簡介
金山,本是長江中心的一座孤島,被譽為“江心一朵芙蓉”,素有“萬川東注,一島中立”之說。后經滄海桑田,長江北移,光緒元年左右,金山和南邊陸地緊緊相連,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金山之所以聲名遠揚,還得益于金山寺的建造,遠觀此山,只見寺廟而不見山,從而有“金山寺裹山”的奇觀。
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明帝年間,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被列入“中國四大名寺”,有“江南諸勝之最”的美譽。它原名“澤心寺”,為江南佛教圣地,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的發源地,梁武帝就在金山設立過隆重的水陸道場。宋真宗時,皇帝夢游金山,賜名“龍游寺”;宋徽宗好道,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清朝康熙帝來此游覽,親筆題寫“江天禪寺”。寺廟打破了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傳統布局,大門朝西,面對長江,屋宇亭臺層層鑲嵌,主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堂,以及后來修葺的慈壽塔、妙高臺、楞伽臺、留云亭等景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