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話說,民用5G網絡普及已經有三年多時間了,不知道大家現在用的是不是5G套餐?用的是不是5G手機?就筆者自己來說,現在使用的手機是iPhone 13和5G套餐,雖然是“雙料5G”,但幾乎所有時候都是把5G功能關掉了,4G已經完全夠用。身邊的朋友也大致如此,5G網絡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打開。甚至還有不少人使用的手機還是4G的,并表示“5G不太實用”。
雖然筆者在身邊人當中進行統計存在樣本容量太低的問題,但“5G體驗一般”卻是很多人的共識。最近韓國科技信息通信部發布了統計數據,2022年末韓國5G用戶為2805.9萬人,同比增加714.4萬人,但增幅放緩,而很多用戶對5G服務認識是“性價比低”。國內三大運營商也公布了月度數據,雖然5G用戶數量還有一定增長空間,但增速同樣已出現放緩跡象。
在5G剛剛興起的時候,三大運營商都表示網速更快、延遲更低,甚至一些手機廠商還斷言5G必將淘汰4G,還鬧出過“真假5G大戰”。但直到現在,4G用戶市場份額依然高達70%以上,很多人即便換了5G手機也并未更換5G套餐。而在價格方面,早年30GB流量的5G套餐價格達到129元左右,如今雖然有所優惠,但價格依然是百元起步,相比之下4G套餐都是幾十元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5G基站的高昂價格、相對更小的覆蓋面積、比4G高出一個數量級的耗電量都是導致5G套餐資費居高不下的原因。研究機構Access Partnership分析師表示,過去幾年,全球各地的大型無線網絡運營商都在斥巨資建設高速5G網絡。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運營商的努力可以說收效甚微。跟巨大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久久難以回本以及乏善可陳的實際體驗,也難怪有很多聲音認為5G是個虧本買賣。
很多用戶也反映5G套餐更貴的資費并未帶來更好的享受,希望轉回4G。然而現在的4G網絡也只能用拉胯來形容,為了將更多頻段讓給5G使用,三大運營商都選擇拿4G老用戶當做犧牲品,依靠閹割4G網速來給5G“補貼”。2020年的一項調查就顯示4G流量網速變慢了,下載和加載時長明顯增加,信號差、加載慢、緩存慢等吐槽比比皆是。
大部分情況下,用戶需要的是低延遲、高信號、低資費,3MB/s綽綽有余,更大的下載速度只對下載大文件節省時間。當然,大家口中所說的“4G夠用”值得是完整的4G夠用,不是國內被閹割的4G,更別談國內的4G還被變相降速。盡管三大運營商矢口否認給4G降速,但公道自在人心。
平心而論,新技術就是為了吸引用戶掏錢。想要漲價非常難,只有推新品、實現更好的體驗才能說服人們買單。眼下龐大繁雜的新品清單里,有的物有所值,有的物超所值,有的就是坑貨。5G吹了這么多年了,除了反映在主流媒體與三大運營商的榜單里是一片欣欣向榮之外,在實際生活中恐怕能被感知到的部分就少之又少了。而當年所高喊的“5G改變世界”,恐怕也不是一般用戶能接觸到的范疇。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