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的手機市場看似波瀾不驚,但隨著近期一些新機的發布,在整體市場下行的產業環境中,新的競爭悄然來臨。
與前兩年各廠家不斷推高旗艦機價格不同,今年一開始,各廠家終于從自嗨的高端夢中醒來,在殘酷的市場銷量面前,OPPO和榮耀首先回過神來,開始重新審視各自旗艦產品的市場定位,以更為現實的價格策略,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
3月5日,榮耀Magic 5系列發布,起售價3999元,即使是Magic 5 Pro,基礎版的定價也只有5199元,這不僅很不榮耀,就差點把性價比打在臉上了。
(相關資料圖)
事實上,早在榮耀Magic 5發布之前,OPPO的一加子品牌就先期拉開了價格戰的序幕。1月4日,一加11發布,12G+256G的丐版價格直接殺到了3999元,更是喊出了“12GB起步,16GB普及”的宣言,把全行業擺了一道,就差問其它廠商“你是跟還是不跟”了。
緊接著,2月7日,一加Ace 2發布,這款搭載了驍龍8+的次旗艦處理器的產品,內存和存儲配置依然以12GB+256GB起跳,2799元的起售價,不僅讓全行業感到了壓力,也讓用戶多少也感受到了一些意外。
3月7日,OPPO緊接著再發布一款殺手機產品,搭載了天璣9000處理器的一加Ace 2V出場,最低配置依然是12GB+256GB,價格直接殺到了2299元,精致的外觀之下,隱隱地透出了一些殺意來。
早在今年年初,OPPO就宣布了其雙品牌戰略,OPPO對外宣稱未來三年給子品牌一加單獨投資100億資金,同時一加入駐OPPO全國5000多家門店。OPPO對一加的這一“護航計劃”剛開始并沒有引起公眾和媒體太多的關注,但隨著一加的三款殺手機產品發布,人們才回味到OPPO雙品牌戰略的要義,一加從之前的高端品牌直接殺入中低端市場,憑借之前一加在用戶中積累的口碑,在中低端市場形成巨大的影響力。
首先感到壓力的當屬小米,一加11發布后,1月底,小米13的價格開始全渠道松動,無論是京東平臺還是線下平臺,小米13普降300~400元。如果說一加11的發布與小米13的降價也許存在著一些巧合的話,但接下來的變化就不能算是巧合了。
2月7日一加Ace 2發布后一個星期后,紅米K60開啟了“512GB普及風暴”,號稱“不愁買”的K60全系降價300元。
在一加Ace 2V發布的第二天,小米K60E再次降價,全系降價200元,價格下探至1999元。
一加11、一加Ace 2以及一加Ace 2V的出現,形成了對小米13、紅米K60和K60E的精準狙擊,即使是小米通過降價來應對,但事實上從現規格的價格上看,小米系的三款產品,仍然與一加的產品相比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價格,都不占優勢。
這多少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從行業長期形成的品牌和產品認知來看,一加無論如何不可能與小米形成正面競爭,但這次OPPO雙品牌戰略,現在才顯露出其凌厲的攻勢和精準的刀法。
同時從市場的反饋來看,OPPO以一加品牌來從小米的地盤上搶糧,確實達到了奇效。
從3月9日京東實際銷售排行榜來看,小米13要比一加11早發布近一個月,但目前的銷量緊隨其后,而且周銷量基本一樣。如果考慮到一加線下的銷量情況,可能一加11的銷量與小米13的銷量相差不大。
同樣,一加Ace 2的銷量也出人意料,發布一個月,京東平臺的累計銷量就超過5萬,周銷量達到了4000件。與早發布一個多月的K60相比,其銷量依然不俗。
一加的這等生猛,也難怪盧偉冰睡不著覺了。
從市場反應和媒體熱度來看,一加對小米的這次精準狙擊,無論從時機和產品選擇上,確實出人意料,也讓小米一時難有應對之策。對于OPPO而言,一加品牌雖然之前用戶口碑不錯,但市場影響一般,此次以一加直接入侵小米的地盤,精準打擊小米的旗艦產品及出貨量的基本盤,如果進展順利,可以順利大規模擴大中低市場份額,同時對小米旗艦間接產生影響;即使攻擊不利,對OPPO的整體大盤影響不大,而且可以掩護之后OPPO品牌旗艦Find的影響力。
對小米13系列和紅米K60系列而言,面對一加的精準狙擊和榮耀Magic 5性價比攻勢,小米可能只有降價一條路可走,畢竟對小米而言,紅米K60的市場不可能讓步,這是小米的基本盤,而小米13系列剛剛建立起的一點高端自信,目前看在一加11和榮耀Magic 5面前,可能要喪失殆盡。
在手機全行業進入下降通道的現在,在品牌價值并沒有建立的前提下,盲目地通過提高產品售價來提升品牌高端化的努力是徒勞的。更可怕的是,這種盲目的高端夢,不僅會失去原有的用戶人群,將自身品牌的軟肋過早的暴露出來,一旦對手進攻其虛弱的腹地,將形成高端不成而中低端失守的困境。
責任編輯:Rex_10